探讨文中把快乐融入作文中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23307 浏览:1070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说起作文,不仅学生怕写,老师也怕批改。尽管老师在写作训练这方面费尽心思、花大力气反复指导,强调审题、立意、选材、技巧、布局谋篇,甚至手搀手,扶着走,其结果却收效甚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让学生在自由中发挥,这样才能让学生快乐地作文。
关键词:启迪想象;丰富语言;加深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想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能够主动学习写作,并且能顽强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能促进他们主动探索。而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放松,则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我认为。情趣是推动学生写作的巨大动力,他需要我们精心的培养和诱导。因此。在作文课中我努力创设愉快的情境,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是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写作兴趣是支持、推动写作的动力。当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喜欢作文,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因此,我在教学上着重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的火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增强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把写作变作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气氛中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喜爱活动、爱好绘画等特点,围绕作文教学精心设计作文活动和相关的作文指导,来创造轻松的写作氛围,激发他们表达的。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习作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回归大自然,观察春天、欣赏春天,去寻找春天的踪迹,并收集春天的相关信息。课堂上再分小组把自己心中的春天展现出来。有的用彩笔画,有的将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景物、动物、植物的图片做成剪贴画等。然后老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启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春天的故事。面对赏心悦目的图面,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想象丰富而富有个性。通过这样的指点,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受到情景的感染,思想活跃,产生表达的,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他们也就喜欢上了作文,在愉快的过程中完成作文。

二、快乐阅读,丰富语言,学会表达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大量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充分,表达才能丰满。因此,我以教材中那些构思立意独到,写作方法典型的文章为根本,紧紧围绕文章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语言积累,习得方法。如:在教学《长城》时,侧重观察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我先讲观察方法,看人看物都要选好适当的角度,有顺序的观察。或上或下、或远或近、或整体或部分。同时,观察要细致,抓住其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再指导观看长城两幅插图:一是站在高处看长城全貌,体现长城“长”的特点;一是站在低处近看长城的结构,显示长城“气魄雄伟”。课后,我让学生站在黄河大桥上,远看中山铁桥,接着到铁桥上近看桥的结构,在写“中山桥”。学用结合,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其方法。若长期坚持多看多练,就会熟能生巧,运用自如。其次,让学生自己通过广泛阅读课外书籍,通过阅读材料来充实自己,就好像蜜蜂广采花蜜,为自己酿蜜作准备。通过阅读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借鉴、迁移,将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方式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优美的语言,学到作文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的知识,丰富表达的方法。为“由仿到创”创造条件,提供可能。

三、快乐生活,激活体验,加深感受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写,“我用我笔写我心”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恰恰生活则为学生提供了写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为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我还将多姿多彩的活动作为支撑点,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生活,引导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对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组织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如游戏、比赛等),促进孩子们在活动中释放天性,感受乐趣,使学生进入“玩”的情境。教师加以引导、点拨,趁机把“玩”的兴趣迁移到“学”的这边来,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将活动和语言写作相结合。如:在课内体验活动“抢凳子”,让学生观察台上的比赛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参赛选手的动作、表情,周围观者的表情、语言变化等,我看到了学生真诚而激动的内心,成功的喜悦,失利和沮丧。只要我们抓时机,适时引导、点拨,学生便自然会轻松而愉快地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完成写作任务。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让孩子在写作过程中贯穿着快乐:学会享受生活,感受快乐;动笔时挥洒自如的快乐;成文后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是学生的权利,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师范附属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