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修如何利用选修教材开展语文自主性学习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27359 浏览:122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好的课堂源自精心的钻研,教师应对全新的选修教材精心钻研,选修教材需要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支撑。全新的教学模式源自课堂的求实创新。自主性学习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却需要长时间的摸索与完善。
关键词:选修教材;语文课堂;自主性学习

一、把握好选修课的特色

1.重“情”动“智”

选修教材带给学生的不是具体的卷面分数,而是情之熏陶、性之修养,从而带动生存生活的智慧。利于他人的情感选择、益于社会的性情培养、超越的生存智慧,我想这才是选修教材的精髓,也是它的厚望。学生存在知识的差异,但不存在情感的高低,因而容易共鸣。

2.选修之“选”

如果把选修教材仅仅理解为教材的颠覆与重新筛选,那无疑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里的“选”我个人理解应该是分层之选:一是编写教材之“选”,二是教师传授之“选”,三是学生自主之“选”。换言之,选修之“选”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变性和自主性,重在师生特别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汲取经典文化的营养,为我所用。

3.“选”之所成

从文化的归宿来看,“选”的最终走向应该是学生。学生对知识的萃取、对美感的形成、对智慧的追求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自然天成。它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束缚中走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的社会观、人生观,进而感受自我实现的价值。

二、自主性学习的开展

1.立足学情

作为一种新生的教育模式,自主性学习成了不少学校教育求索的一面大旗。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并不是“万金油”,脱离学情来谈自主性学习,不管理论如何充实、气势如何充沛,与自主性学习都是背道而驰。自主性学习的灵魂在于“自主”二字,自主的真谛乃学情,即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情感现状乃至地域风俗等。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618jyw.com
只有立足于这些,自主性学习才有生存的土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能提高。

2.培养兴趣

兴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培养与熏陶的结果。自主性学习和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改变,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这需要客观条件的刺激,引起情感的愉悦。简单地说,是需要唤起学生因自主学习而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方法不一,形式各异。教学的终极指向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所以其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质疑教学法,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回答问题不是他们的强项,提出问题显然要容易得多。教师要做的是对这些学生的问题适时肯定、合理解决,要知道教师一句有意的肯定可能是某一位学困生信心的催生和兴趣的开始。
学困生尚能如此,优生又何以“忧”?

3.相机诱导

自主性学习不是全方位的自主,若全方位自主学生定会无所适从,好比登山,路有千万条,但顶峰却只有一个,教师是第一个出现在顶峰的人。教师需要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在大家有分歧的时候,在看似平淡处抛出几个能够引发共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无需太多,两三个足矣,不求爆炸之效,但求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意。
涟漪层层,课堂方能感人。

4.提供材料

自主性学习有一个很大的依赖性,即有效材料越充分,成果会越明显。而教学场地注定要受限。教师的点拨往往是材料上的提供。比如,教读《论语》,学生是一课一课地学,但教师却必须站在一个整体的高度,还在教学第一课时便需要通读整个《论语》单元,实现材料的前后联动、知识迁移,以求互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否推陈出新与教师能否创新处理教材有着很大的联系。
给学生多点选择,课堂才会丰富多彩。

5.兼容并包

自主性学习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探讨结果,无论成熟与否,教师都得给予肯定,用一颗宽广的心去面对学生的思考。必要时还得化作轻松一笑,缓解学困生欲言又止的紧张与自卑心理。专制与绝对是自主性学习的天敌,必须摒弃。自主性学习看重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结果,而是人人参与的过程。人人参与,方显。
产生课堂和谐,和谐诞生民族希望。
(作者单位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