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朗读朗读教学,让语文魅力无穷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29066 浏览:1332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因为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惯,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来触动心灵,引起共鸣,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1006-3315(2013)08-027-001
朗读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应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朱自清先生在《国文教学》中引用曾国藩的话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一、加强朗读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位教师执教《飞红滴翠记黄山》,文中有一段描写黄山起伏的群峰:“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
对此,老师没有详作分析、点评,只是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配之以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黄山峰石的图片,让大家轻轻吟诵,细细品味,反复体会文字所蕴含的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想,沉浸于文章所描绘的黄山仙境之中。课堂内充满了一种恬静而又明朗,而又和谐的气氛。这种朗读的效果显然是不容置疑的,学生们在朗读中也很快感受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

二、加强朗读教学,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

朗读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伯氏长庆集》)叶圣陶先生有这么一段关于朗读的描述:“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朗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诵读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朗读取得的效果,有时靠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部分:描写鲁达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施耐庵独具慧眼,敏锐地把握好写作的角度,从味觉、视觉、听觉捕捉主体和喻体“质”的相似点,第一拳,打得郑屠脑袋好同油酱铺;第二拳,打得郑屠脑袋开了彩帛铺;第三拳更精彩,形似做了全堂水陆道场,如此语段,让学生读来有味、有色、有声、有形、有神、有情,照射出鲁智深疾恶如仇、勇猛刚强的光彩形象,由此也加深了对作品思想的理解。

三、加强朗读教学,提升文学素养

同学们经常接触的散文是作者对人或事物的一种美的发现,也是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它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深邃的意境。读这一类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有声语言来品味,进行再创造。
不妨回味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那种慈母般的父子情怀,朴质、清淡、素雅不加任何雕饰的语言怎不使你动容:
“……我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没有任何雕饰,全凭自然感情的流露,平淡中见隽永,真是个“情动于中尚不能自己”。平淡质朴的语言需要通过朗读,品味出文字背后的意蕴,有韵律节奏的语言更要读,更要去细心体会、品尝,感悟精神意象,久而久之,文学修养就自然会得到提高。

四、加强朗读教学,锻炼想象、联想能力

著名朗诵家瞿弦和同志说过:“每当我看到一篇令人激动的作品时,随着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实词的描绘,我常常在脑海中出现许多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我仿佛看到静静的小河、战斗的英雄、胆小的懦夫。”看来,认真地朗读文章,不仅能够有效进入作品意境,而且能提高想象、联想能力。
如朱自清的《春》,边读边想,仿佛真能觉得春风在轻轻抚摩着自己,仿佛能陶醉在泥土、春草、花儿散发出的芳香中,还可以听到百鸟和鸣的美妙歌声,将自己完全置身于大自然春的怀抱,对春的欣赏之情油然而生。

五、加强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意境优美的文章,如《背影》《济南的冬天》《金色花》《岳阳楼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学时,师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并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提高审美的情趣与能力。
如教《春》一课,首先让学生粗读课文,理清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然后就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春天的五个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读前四幅图时可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出对春的喜爱之情,读第五幅图时,则要加重语气,读出春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学生通过这样的朗读,就能感觉到江南春天的温柔,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力量。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反复诵读中,学生记住了它美妙的词句,体会并理解了其中的感情。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朗读的形式应该根据目的的不同而不同。如预习时一般让学生默读;分析前的朗读常常是范读;分析时的朗读,常常是齐读和范读;分析后的朗读,可以是自由朗读,或是齐读;复习时的朗读,可以要求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效果也较好。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个手段,根植于课文这片“沃土”,紧扣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潜心体会,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完成教学内容,这种紧紧抓住朗读环节的教学手段是切实可行,并且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返朴归真,朗读教学的“东山再起”是突出标志,但愿这一过去曾一度是语文课堂主流的教学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放异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