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动论师生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应用学年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6889 浏览:2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师生互动是现形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常由教师先提出问题或者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之间的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师生互动 小学数学 有效运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时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向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在互动中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师生互动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有效运用呢?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时空,是师生有效互动的沃土

只有植根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这一沃土上,互动才可能根深叶茂。而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好的问题能给人以方向和动力,能让人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能让探究者总是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努力接近。因此,设计的问题应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这种问题应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试就灵的验证。当教师把关键性的大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可以放开手脚尽情地探索,使互动有了空间和迫切的需求。如在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作为计算结果的得出,其实并不难,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显然,引导学生探究理解“9加几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下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列出算式:9+5。教师问:“那么结果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说是14。教师继续追问:“那么9+5为什么等于14呢,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小棒操作。小棒操作的过程正是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算理的重要过程,完全可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引出。这里,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618jyw.com
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对话的机制,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础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这种过程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过程,这种活动过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那种教师权威式的讲解与“独白式”的传授不可能产生行之有效的互动。课堂有效的互动需要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作支持。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对话机制是课堂有效互动的基础。所谓的平等和谐的对话,应当是人人参与,包括良好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这种对话应当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才能做到思想和思想的融和,并且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才能产生新知,这样才能会被学生主动的接受。反之,如果这种对话是带有压抑的心情或是地位上的不平等,学生体会不到宽松的环境,那么学生便不能完全打开自己的心扉,释放自己的情感,那么这样的互动是答不到境界的。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赞赏,多一些鼓励,就能让平等和谐的对话的走进课堂。

三、定准学生思维点,是师生有效互动的核心

作为一节数学课,数学思维的体现始终是核心。然而,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客观存在着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会使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师生互动的成份,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便显得尤为重要。如在“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中,我在引出“面积单位”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后,已经对以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有了统一意见:如果用方格纸量的话,长方形的面积是24个小方格,正方形的面积是25个小方格。长方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教师神秘地说:“因为正方形中的小方格比长方形多一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大。那么你能猜到下面遮住的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媒体呈现三个有圆形纸片遮住的图形,下面分别标有16格、4格、6格。大多数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一个图形面积最大,因为它有16格。突然有学生说不一定,渐渐地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多了起来。教师顺势引导:“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学生自信地说:“三个图形中的方格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教师展示三个图形,证明学生们的理解相当有道理:确实在没有知道方格大小是否一样时,只知道方格数也是没有办法判断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自然地引出:测量图形的面积需要有统一的单位。当然,师生互动并不是盲目的。我们应结合教学知识的特点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来组织师生互动,从而有效地体现师生互动的价值。
总之,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填鸭式”的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教师才能更好的教,学生才能更好的学。
参考文献:
刘新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J].新课程.2011年06期
侯丽静.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学周刊.2011年27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