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大哉乾元:重视新课标导向试述给力语文教学选题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31045 浏览:136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13年7月我市教师全员培训期间,大家就短期内难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见仁见智的背后,我感觉大家对新版语文课标(2011版)的新理念、新导向重视不够,探究不够。因此,重审新课标的导向作用刻不容缓。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一项中开篇的表述就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切中肯綮、一语中的,实在不应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纲举而目张,遵循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绩效的上升通道就有路可寻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综合性实践性”重新认知语文学科,摒弃功利浮躁

在如今分数有价的现实环境下,应该说“短期内就提高语文成绩”不仅是老师的心声,更是家长、学生的迫切心愿。而“短期内提高”正折射出现代人急功近利、浮躁的心理。短期内就要提高语文成绩,显然谋的仅是语文的分数,而非真正的知识获得、能力提高和长足的发展,长此以往弊端终会显现。
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语文学习就得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语文成绩有分数更有素养,这是最外在的综合。而无疑,语文成绩并不等同语文能力。语文是一门多功能、奠基学科,涉及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领域,可谓包罗万丈,这是内在的综合。语文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花时间和心思是不能达到峰顶的。为此,语文教学理应摒弃功利浮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实际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就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它没有捷径可走,更无速成路径。
(2011版)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突出实践性,帮助我们戒除此前的浮躁心理;强调综合性,让我们看到了简单化语文、矮化语文的错误,使我们对语文的认知,更理性、更实际、更接近语文的学科实际,有很大的纠偏意义。

二、用实践性重构语文学习图谱,凸显语文综合课程特质

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致使学生不知所措,不敢、不想把学习时间、学习重心放在语文上。以至于在安排实践时间上,语文实践得到的份额最少。必须承认,语文确实不是跟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并列的一个学科,综合性是其特质。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持之以恒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语文能力贵在灵活运用积累的知识,就如宋代诗人苏轼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但是再灵活也要以点点滴滴的实践作为积累的基础。
语文学习要在实践中积累、运用和深化知识,变知识为能力。教师和学生实在不应该有为考试而教学的心理,考什么才教什么,学什么。各种语文知识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语文学习就好比建高楼大厦,没有足够的砖瓦、钢筋水泥等必备建筑材料,没有深牢的地基,一切都是空想。
自古以来博学之人无不注重实践,学识的积淀。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归结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至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教导儿子书法技艺高超的秘诀在于练完家中十八口大水缸中的水;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为积累写作素材,坚持写了五十多年的日记等。他们的辉煌成就无一不是在脚踏实地的实践、日积月累的基础上获得的。
由此可见,语文学习要有好的学习效果,正确的语文学习观——综合性、实践性一个也不能少。

三、读透新课标21次提及“兴趣”,用可持续理念指导语文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曾经在学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当中做语文学习的兴趣调查,发现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兴趣的人不足15%。细问原因,有学生表示:以前某某老师教很喜欢,现在某某老师教,不喜欢;有学生说很喜欢某某老师,因此很喜欢上他的语文课;有学生表示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但也有学生表示从来都不喜欢。
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的兴趣跟教师有一定的关系。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年纪小,习惯用感性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引发学生对该老师的热爱、崇拜和亲近,从而爱屋及乌,喜欢上他的课,接受他的教育。因此,每一个教师都要从学识渊博、幽默风趣、公平公正、尊重关爱、豁达包容等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当然,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倾向的志趣活动,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自己。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创造性思维,进行知识再造,学习效果自然佳。这也是新课标21次提及“兴趣”的原因所在。
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来自后天的引导培养。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首先,良好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这学习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常言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父母和老师的身教比言传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刻而长远。家庭方面,父母也要养成读书看报好习惯,营造家庭读书好氛围。父母的优良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思想行为,古代书香门第就是强有力的证明。
学校方面,教师热爱读书,经常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与学生一起欣赏交流;定期向学生介绍和推荐阅读好书籍,并组织学生就书中内容集中热烈讨论;充分利用学校读书馆,班级图书角,广泛涉猎;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营造班级读书好氛围,大家互相良性影响,促使读书兴趣的形成,读书习惯的养成。
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常见有些学生读书很用功,但成绩总不理想,这就与学习方法有关了。一些学生,课堂上只忙着记笔记,忽略老师的讲解,老师要指导他们做课堂笔记的正确方法:听老师讲授是最重要的,听懂之后有选择地记下重点、难点供课后复习就可以了;有的学生只顾往前面学,从不“温故而知新”,如同“猴子摘桃子”,老师要指导他们按照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制定“适时复习计划”,并坚持养成定时复习的习惯;有些学生领悟能力差一些,总有一些知识不能当堂课掌握,教师就要经常主动询问他掌握的情况,帮助他及时清扫问题,并鼓励他虚心请教;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重重,老师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分析其根源所在,耐心辅导,必要时建议家长请家教有针对性地补习等等。 源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