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程改革高校体育课程革新文化抉择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14375 浏览:600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面对全球化的浪潮,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我国文化面临着选择的困惑,我国体育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面对这一问题。通过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分析和比较,重新审视了中国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体育文化抉择及传统体育文化的位置,旨在促进体育课程改革“质”的飞跃与升华。
关键词:高校 体育课程 文化抉择
在当今经济、教育、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的体育课程更多反映的是西方体育文化,学习的是西方体育项目、体育思想、健身原理,乃至西方的体育生活方式;至于我们自己的体育文化传统,往往是以“补丁”的形式出现。如果一个国家学校教育中的体育课程失去了民族的体育文化传统,那么这种传统就有可能中断或丢失,而失去民族传统的体育课程必然成为无本之木。在此意义上,重新审视中国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体育文化抉择及传统体育文化的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和合”与“争分”:中西体育文化的特质

(一)中华体育文化的特质——“和合”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浩瀚的巨流之中,恒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精魂就是“和”与“合”二字。“和”字包括和平、和解、和睦、和谐、和乐、和美、和祥等多种涵义,具体表现为传统体育被限定为一种娱乐和技艺性的表演,抑制人的求胜和争强的竞争心理,重视体育活动中的自身、他人、活动本身、外界、自然等因素之间的和谐,强调体育对于身心的愉悦性、审美性、娱乐性。“合”即把全世界看作一个整体,把每个人的身心、每一动物、每一植物,都看作一个整体。其具体表现在“天人合一”和“神形合一”的整体性体育观之上。所谓“天人合一”,是将作为世界的两大基本要素的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体育内容与方法也遵循自然生命运动与成长的法则,如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等特色,并生动地体现在中国传统的仿生运动形式中就是将作为生命的两个主要标志的神(精神)与形(躯体)视作一个整体,强调神形兼顾、内外兼修,体育的指导思想重视由外向内的外练和由内向外的内养有机统

一、这种“和”与“合”的深刻内涵,是我们东方体育文化固有的特质。

(二)西方体育文化的特质——“争分”

西方体育文化的特质刚好与中华体育文化相反,在于“争”和“分”二字。“争”是指西方体育强调突出个人,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超越的思想本质而突出个人的一枝独秀,这必然导致人与人的争斗,流传至今的奥运会便是见证之一。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超越,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争斗以及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所谓“分”,是指西方体育的“还原”方法论,西方体育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他们试图以“分析”、“分解”、“实验”的方式去揭示体育的规律,沿着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的途径不断深入观察和分析,按照人体解剖学、力学和生理学的理论去构建和规范形体动作和运动方法,利用具有针对性的肢体外部运动刺激人的有机体,通过“超量恢复”产生“适应性反应,使得人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使机体能力得到最大发展,以充分展示人体生命运动的能力,从而也形成了西方体育运动具有规则明确、尺度客观、评价准确的特点。这种体育重视人体的外部运动,而不注重视人体内部运动与外部运动的协调统一和生命功能的整体优化,其健身原则在于“分而治之”。

二、传统体育价值的现代审视

对于本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我们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偏差。
首先,我们不能以西方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因为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就是一种具有个性的独立文化形态。有学者认为,我们的传统体育是哲学体育,其实质是对宇宙的把握;西方体育则是一种物理体育,其实质是对生命的把握。这一观点从整体上揭示了我国传统体育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618jyw.com
所具有的特性,既然中西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规定性的差异,我们就必须以中国的思维方式来审视中国的传统体育,否则就无法发现传统体育的价值所在,试想我们若在“争”、“分”的衡量标准及其内在逻辑定势之下必然会割断和架空我们对“和”、“合”的充分认知。
其次,不能以两个极端的态度对待传统体育,即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完全否定。文化的继承必须经过选择、批判、改造和完善的完整程序。
再次,传统体育应与时俱进。论及传统体育,很多人认为那是上千年以前的东西,属于历史的陈迹,殊不知传统体育也是随时展的,并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思想和内容,不懈地进行着自我改造和完善。我们不能望文生义,用现代价值标准去评判某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项目,虽然以表演性的武术套路为其主流形态,但很多武术专家已在其基础上注入了双人对抗性的散打内容,故现代武术实际上是集实用性和观赏性、竞技性和技艺性于一体的现代运动项目,相比“传统”意义,武术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最后,中国的传统体育也强调竞争性和外炼。在过去的东西方体育文化研究中,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比较轻视竞争性和缺乏外炼,这实际上是对传统体育的曲解。就竞争性而言,民族传统体育所强调的是有限度的竞争,反对“极限的”、“损伤身体的”、“非道德的”过度竞争。《周易·乾·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见,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所具有的进取心和奋斗传统已鲜明地体现在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以前。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不是“夕阳文化”,而是生机不竭的“朝阳文化”。21世纪必然是东西方体育文化合流的世纪,而且在“合流”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正是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因为中国传统体育“和”与“合”的特质具有无所不包的融合性与无所不至的渗透性,它促成了中西体育文化的有机互补,中国传统体育并非只是封闭的、保守的“茧式”文化,它的主要方向是开放的,能不断吸收各种不同的外来体育文化思想而转化为自己的文化,同时又把自己已有的文化思想不断建构新的理论形态。
从文化的视野中探讨课程问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思辨理性问题,在当前我国正进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的特殊时期,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多元体育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体育课程的文化抉择必须充分认识自身体育文化的特质,同时克服机械思维模式,在对立的两极或多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是一种可行的范式。总的来说,倘若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华能够珠联,古代体育与现代体育能够璧合,那么这必将会引起在体育课程上一次“质”的飞跃与升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