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堂中小学科学课堂中综合实践活动小结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34225 浏览:1570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科学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两门崭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可见,小学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实践探究,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这里,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于小学科学课堂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谈一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618jyw.com
要把握好一项事物,你首先就必须了解它。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往往以主题的形式进行探究实践活动,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劳动实践、服务、技术实践等,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在教学《混合身边的物体》一课中,教师一开始就出示了“醋”和“小苏打”,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后,让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学生提出了“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你想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最后让学生自己上台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结果学生快乐地选择了自己的所要的研究材料,开始了他们的科学探究活动。好奇心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原始动力,精心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并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形成。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探究目标的探究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探究前精心创设能引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情境,将会催动学生产生出强烈的探究,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如在教学《了解空气》这一课时,我将一个大塑料袋装满空气,很郑重的拿出来让学生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在学生经过讨论后,我向他们说明了里面是新鲜的空气,并将它放出来作为一件贵重的礼物给全班同学分享。经过这一环节后,学生初步感受到空气的“贵重”,产生对空气的研究冲动,于是他们提出了许多他们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空气的问题,接着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研究,就这样学生们以饱满的精神完成了整堂课的学习。所以说教师设计的情境就是“引领”学生进入探究活动的垫脚石,只有能让学生能够感动并为之投入的情景设计,才能使学生对当前所研究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思维

当探究活动的前期准备完备时,小学生往往要急于动手。这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避免随意性、盲目性。

1.探究的内容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找出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明白很多事物都值得研究。如探究《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过的一棵大树的各部分及其树下生长和生活着些什么,然后在组织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具体想要探究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谁都可以研究它,科学家的成就就是建立在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探究的基础上的。

2.探究的过程要进行适当的猜想,提出科学的问题

猜想是学生对事物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种种思维活动加以综合后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它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当然,学生的猜想有可能停留在已有经验与认识的思维水平上,或脱离正常理智的思维而异想天开,这样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进行实际的科学探究。而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实在的探究的必要和价值。

3.探究的问题必须有重点

学生提出的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可能很多,在一节课内无法进行有效的探究或指导,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有重点地进行探究。如一位老师在上《蝗虫》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蝗虫有毒吗?”对于这一课这一问题并不是重点,但却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所以这位老师就问:“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去知道?”.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可以在课后采取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就这样通过简单的几句对话,既保护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延伸了课堂内的探究,又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便于有重点的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1.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主动参与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只对活动本身的操作感兴趣,对活动中伴随的现象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却往往要忽视了。而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学生间互相协作,对活动过程进行细心的观察并仔细记录操作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学生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才会主动参与探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才会各负其责,使整个探究活动井然有序,取得实效。通过分工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并且学生主动参与,自身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使学生通过探究既获得了新知,又提高了能力。

2.注重学生动手实践

小学科学中的探究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是因为小学生的科学能力能否得到培养,与他们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方式有关,只有让小学生通过手脑合作,亲历实践活动的过程,在充分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内化而形成的。如果没有实践,探究就无从入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如在教学《磁铁》这一课时,许多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尽情的“玩”磁铁,并及时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主题上,提出“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等问题。在学生充分汇报的基础上,就能很顺利地让学生得出“磁铁能吸铁。”的结论。由于结论建立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因此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
总之,科学课的学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充实了更多活动的内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为科学课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立足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科学课堂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和提高,从而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