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追问议课堂中有效追问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18002 浏览:811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书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追问就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构建追问 追问技巧 客观性
课堂上及时而有效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展现,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追问就好比是一条引渡的小船,以疑问激起学生正确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对于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深思熟虑的思考习惯和层层追问的学习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构建有效追问
课堂互动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对语文课堂上生成的话题,教师要把握好追问时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1.1 追问使学生表意明确

学生常因语言的贫乏,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困窘。如果此时,教师善于追问,就能帮学生找到拐杖,使表达更明确。在上《三味书屋》时,有学生说自己羡慕鲁迅有那样的书塾,我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表述“羡慕”;“看到同学有件我喜欢的玩具,就问他多少钱买的,这就叫羡慕。”这位同学设计的情境非常好,但表述得不够准确。此时,我追问:“你问他多少钱是想干什么?”等学生回答后,我再指出:“这种想马上得到或拥有的心情才是羡慕。”如果没有这番迫问,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就有失准确,且模糊不清。

1.2 追问使学生回答准确

新课程极力倡导学生解读文本的个性化。然而,学生在个性解读文本时,难免会出现偏差、错误的情况。此时,便可通过追问来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如我在阅读2010年12月的《小学语文教师》时,有一篇讲到窦桂梅老师执教《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老师提供的句式说一句话。(出示句式:我敬佩/憎恨同情……)学生开始朗读课文,非常投入。生:我敬佩孙悟空,他不怕困难,虽遭误解,却忍辱负重,誓与白骨精斗争到底。师:说得真棒!孙悟空的确值得人们敬佩。还有别的看法吗?生:我觉得白骨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很顽强,很执着,很了不起。师:(略一沉思)你说,那该怎么评价白骨精的这份执着呢?教师接着追问:“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窦老师最后点明:方向错了,方式再好,那也是南辕北辙。当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后,就需要教师及时追问,让学生明白她的目的与出发点后,就不会再产生“敬佩白骨精”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价值观取向。

1.3 追问使学生思维深刻

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的过程中,当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时,就不能进一步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回答往往显得粗浅,缺乏深度。这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及时通过追问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时,教学目标是培养高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及对某种生活现象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师:“谁知道日本3.11大地震?”学生从地震的震级、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方面来谈,谈得还很具体。师又问:“谁知道日本人民面现在还面临着哪些威胁呢?”学生谈到了地震引发的海啸,余震及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的爆炸。师再问:“地震及引发的海啸是自然灾害,核设施是人类后天利用的,地震后造成的危害如此深远,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了地震如何避险安全逃生,核设施的绿色运用,还有学生说到了国际社会的人道援助等等。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对某种生活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能透过事物的表面考虑到本质,层层澡入,从而引发深层次思考,注重了个性化理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
2 追问要讲究技巧
一些语文课上,教师每教授一段课文,都要提几个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一节课下来,老师不断地问,学生不断地回答,老师口干舌燥,学生疲于应付。学生零打敲碎研究了许多问题,却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没有太澡印象,甚至对课文内容都不甚了了。本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通分解后,学生兴趣全无。吕叔湘先生就这种现象打了个比方,说这叫七宝楼台,拆下来不成片断。略有不同的是,过去是一讲到底,现在是一问到底。而支离破碎是它们共同的本质。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或许有几分无奈。一方面,老师要在启发学生上“有所为”,一方面,学生要应付考试。语文试题现在越来越精细化,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答题者要与出题者“心有灵犀”,切合标准答案才得高分。遇到模棱两可时,常常要费心猜度出题者的本意。课堂上大大小小的问题如同考前热身。
我觉得适当的追问,应该是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源于: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用排除法找出答案中的不合理处,逐一,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解到现实生活的客观性。提高课堂“追问”技巧,使我们更善于发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思路和文本的需要,开发创新性问题,以智慧开启智慧,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