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文课浅析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艺术流程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16956 浏览:715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好的提问,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和魅力。教师只有讲究有效提问的艺术,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乃至高效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提问;误区;艺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一教一学的关系,更多的是提倡师生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互动、交流、学习,共同获得提高。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提问中,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可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然而,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并未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导致提问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甚至进入了误区,具体表现在:

1.问题空洞宽泛,导致学生不知所措;

2.流于形式主义,导致学生厌倦抗拒;

3.提问浅尝辄止,导致学生思维萎缩;

4.教师固定思路,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

5.提问过于仓促,导致学生无法认真思考。

教师陷入这些误区都不利于我们实现“高效课堂”和“有效课堂”,那么我们该如何让课堂提问真正实现“有效性”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堂提问要掌握原则

(1)整体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不应该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要考虑提问的整体效果。
课堂提问面对的是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层层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正确认识学生,科学地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坚持从学生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实际出发,将有效提问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2)难易适中原则
初中学生的学习科目多,学习时间又非常紧迫,许多学生忙于应付考试,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这直接影响到了语文的教学。怎样使学生认真听讲、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呢?这就要求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梯度,要注意难易适中,不要总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样毫无意义的问题。此外,超过学生理解能力和解答能力的题目,即使问了学生也不会,反而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3)驱动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
驱动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作为一项任务去驱使学生自主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实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提问之后一定要使问题落到实处,不能光管提问,不管解决,一定要做到首尾呼应。
(4)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所提的问题应立意鲜明、准确、具体,没有“偏”“泛”的倾向,没有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情况。教师要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问题,单求课堂“热闹”而不知所问所答是为何而来,这样的问题是不可取的。

2.课堂提问要抓住 “点”

(1)抓住适当的时间点
我认为提问的时机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感悟、想要表达交流的时候;二是学生学习中有疑惑、想要发问质疑的时候;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想要表达倾诉的时候;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的时候。
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尤其是当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时,更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对于学习程度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更是如此。当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给予其他学生补充发言的时间,不能急于结束问题。如果全班学生都回答的不全面,这时候教师就要适时指导,引导扩充;如果学生把问题的各种答案都回答出来了,教师也要进行概括总结。总之,提问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的时间,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
(2)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掘既能激发学生思考,又与教学中心息息相关的“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或换一种说法提出,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真正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
(3)抓住全文的关键点
全文的关键点,是指对于文章的理解起到关键引领作用的语句,或是本课的重难点句段、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教师提问题要吃透教材,弄清知识的联系和产生的根源,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去探索、领略它的重要性。
(4)抓住课文的中心点
任何一篇课文都有它的中心思想,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心思想入手也符合整体性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其中心句是“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教师可以这样设问:①劳苦和简朴在文中分别指什么?②总理生活简朴和工作劳苦分别指什么?③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说明总理生活简朴,哪些语句能说明总理工作劳苦?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以“中心句”做突破口,由“点”带“面”,牵动全篇,能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功效。
(5)抓住文中的细节点
教师可以抓住文中容易被学生忽略而又与表现主题密切相关的细节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细细地加以品味和探究,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越位,代替学生思考,也不能缺位,不对学生加以指导,要恰如其分地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讲究有效提问的艺术,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学生才会有“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