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演进我国外语教育技术论述演进路径与前沿热点不足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30554 浏览:1357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对《外语电化教学》等CSSCI来源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得出近二十年来外语教育技术经历了理论奠基、改革探索与改革深入的发展路径;研究热点侧重于建构主义、自主学习、网络教学、语料库等;研究前沿则突显为多模态隐喻研究、通识教育与中小学场域。外语教育技术已经初步具有学科雏形。
关键词:外语教育技术;发展路径;前沿热点;知识图谱
1001-5795(2013)02-0013-0006
外语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理论相结合的一门跨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已经初步具有学科雏形(胡加圣等,2010:72-77)。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相关研究的积累与演进,那么,近二十多年来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有哪些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知识图谱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CSSCI来源期刊为数据来源,于2012年2月下载了《外语电化教学》的全部数据,包括来源篇名、英文篇名、来源作者、文献类型、来源期刊、作者机构、年代卷期、标引词、参考文献等。同时以“外语”或“英语”为检索词,检索下载了2000年以来《电化教育教育》、《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杂志》的相关数据,共得到1089条来源文献。
我们依托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知识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ee Ⅱ进行分析,思路是:首先通过对被引文献的分析,析出若干关键文献,由此判断外语教育技术发展演进路径;其次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判断外语教育技术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在分析之前,需要说明几个概念。中心性是一个用以量化点在网络中地位重要的图论概念。中心性值高,说明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高。中心性可以显示领域的结构和动态本质。突变是指频次的变化率,关键文献或关键词的突变值可以体现领域内研究兴趣的变化,是判断研究前沿的重要依据。频度指文献或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频度高,说明与此相关的研究较多,频度可以作为判断研究热点的依据之一。但是,高频度文献或关键词并不一定具有高突变值和高中心性(蔡建东、朱敬,2012:10-15)。
2 外语教育技术的演进路径
运行Citespace Ⅱ,设置如下:时间限定为“2000-2012”,时间分区为“2”年。在语词来源“Terro Source”中选择“Title”、“Abstract”、“Descriptors”和“Identifiers”,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cited reference”,“Selection Criteria”选择“top 30 per slice”。得到图1。去掉重复文献,按照中心性排序,共析出14条文献,如表1。

2.1 现代学习理论奠基期(上世纪90年代)

此阶段析出三条文献,关键词可以归纳为学习自主性、建构主义。在上世纪末现代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外语教育技术经历着从“教”到“学”的理论转型。
第一条文献是爱尔兰戴维·利特尔(Did Little)的著作《自主学习:定义、主题与问题》。爱尔兰Authentik Language Learning Resources Ltd在1991至1997年间陆续出版了自主学习丛书,其中第一本就是戴维·利特尔这部著作。戴维·利特尔是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语言和交际研究中心(Centre for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的奠基人、欧洲委员会欧洲语言组合项目顾问、爱尔兰国家资助的语言整合训练培训中心主任,在语言的自主学习以及媒体技术应用方面有较高造诣。《自主学习:定义、主题与问题》具有较高的中心性和突变值,是自主学习研究领域特别是语言自主学习领域一部重要的理论奠基性著作。
第二条文献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束定芳教授的《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该著作突破传统外语教学的困境,提出“外语教学研究中的重点不是设计大纲、编写教材来教什么内容,而是了解促进外语学习的条件且在课堂上创造出这些条件”(戴曼纯、刘正光,1997:75),这与现代学习理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知识建构的主旨是一致的,因而具有较高的突变值。
第三条文献是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1997年发表在《电化教育研究》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外语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的交叉性领域,同时受两方面的理论影响。何克抗教授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元老,在推广建构主义理论、引领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该文献中心性值高达0.17,可以看作是外语教育技术领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奠基的标志性文献。

2.2 改革探索期(2000-2005)

此阶段析出八条关键文献,是新世纪外语教育技术改革的探索期,可以用突显学生中心、注重政策引导、关注语料库建设和形成性评估等语词进行概括。
第一阶段:改革的探路石
2002年的两部著作,成为外语教育技术的探路石。
一部是华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何高大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广西教育出版社)。该著作在探讨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多媒体系统的原理、特征、应用与发展,并着重阐释了教育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软件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内容。该著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为外语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搭建了框架,是新世纪外语教育技术改革探索的探路石。
另一部是上海交通大学杨惠中教授的《语料库语言学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该著作对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语料库种类、语言数据性质等进行概括描述,讨论了语料库建设的一般原则、具体方法和程序等。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语料库不仅是学习资源,更体现了一种方法意识,即运用信息技术方法丰富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助力于语言教学。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618jyw.com
第四,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语料库、英语听力与写作是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语料库是外语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频度高达90。英语听力与写作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英语写作”、“听力教学”、“听力理解”等高频关键词被析出。
第五,“教师角色”如何适应教学改革?这也是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随着课程教学要求的出台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教师如何突破困惑,找准自身的定位,更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总体来看,近二十多年来的研究热点在场域上多位于高校,在理论上侧重于建构主义与自主学习,在技术支持上强调多媒体与网络,在着力点上多侧重于语料库和英语听力写作,在教师发展上则更多探讨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型。
我们根据突变关键词对研究前沿进行判断。突变关键词只有22个,如表3。
表3与表2有部分重复,如大学英语、听力理解、自主学习、英语写作、网络、建构主义、多媒体等,这说明有些热点同时也是前沿问题。此外,有一些新要素被析出,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是多模态隐喻研究。多模态隐喻研究近年来蓬勃发展。它使得语言研究的关注点从单模态转向多模态、从文本的书面语言转向自然语言,这种转型本身就是外语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有力推动器。“研究多模态教学隐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而将研究的结果反馈到新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李毅、石磊,2010:47—49)“多模态引喻”的突变,揭示出外语教育技术近年来在人文化与技术化结合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触。
第二是通识教育。外语通识教育是国际化大趋势下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历史转型期,“业已成熟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和正在推广的外语通识教育,这两者之间既有承上启下、又有相互关联、更有相得益彰的多重意义。”(王哲、李军军,2010:3—8)2010年5月,《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中山大学联合举办了“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有的学者提出外语通识教育会成为中国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转承点(陈坚林会议发言)。(王哲、李军军,2010:3—8)
第三是中小学场域的突变。前文我们已经提及,大学外语教学是我国外语教育技术的主战场,但是从突变关键词来,中小学场域的外语教学研究有上升势头。“中学英语教学”、“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等关键词被突变出来。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是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支持下的一项旨在解决影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系列问题的综合实验方案,已经在多个省区有比较成功的实验,在教师发展、评价方式、多媒体学习资源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
如果说多模态隐喻是外语教育技术前沿研究体现,通识教育则是外语教育技术的实践前沿体现,中小学场域则是外语教育技术阵地日益扩大的体现。
4 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性探讨
知识经济时代对成熟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却又割裂的学科知识分布提出变革要求,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外语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的联姻,也正在时代需求下的学科交叉洪流中悄然壮大。从前文的理论演进与前沿热点可以看出,外语教育技术是伴随着外语教学改革与教育技术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它既可以看作是外语课程教学发展的新阶段,也可以看作是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衍生与壮大,更可以看作是二者有机整合后的新生交叉领域。
1953年,詹姆斯·芬恩(DJ Finn)从智力技能、实践应用、人员培训、组织交流、规范和理论体系等角度提出学科建设的六大标准(Finn,1953:6-17)。显然,外语教育技术经过多年的改革,特别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深入探索,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智力技能以及比较广泛的实践应用。在人员培训、组织交流和规范方面,外语教育技术也有初步探索,但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大深度和广度。在理论体系方面,尽管并未直接冠以理论体系之名,但是陈坚林、束定芳、胡加圣等大批学者的系列研究已经为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外语教育技术已经初步具有学科雏形(胡加圣,2011)。
5 研究结论
第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外语电化教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现代学习理论奠基期、改革探索期和改革深入期。
第二,近二十多年来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在场域上多位于高校,在理论上侧重于建构主义与自主学习,在技术支持上强调多媒体与网络,在着力点上多侧重于语料库和英语听力写作,在教师发展上更多探讨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型。
第三,近年来研究前沿突显为多模态隐喻研究、通识教育与中小学场域。多模态隐喻是外语教育技术前沿研究体现,通识教育则是外语教育技术的实践前沿体现,中小学场域则是外语教育技术阵地日益扩大的体现。
第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外语教育技术已经初步具有学科雏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