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身边“美”在身边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2846 浏览:69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美的景色,美的人,美的事件,美的造型等,但要学会感受和认知“美”并不容易。如何从美术课中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在现代的中学教育教学中,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忽视了术科的重要性,从而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美术、音乐是不用中考的科目是“次科”,可学可不学,于是只是一味的专修语文、数学等中考必考科目,伦为单纯的考试机器,对生活感觉麻木,对身边的美好事物视而不见。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但在“应试教育”的棍棒下,学生们却失去了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有责任心美术教育工作者,往往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去让学生认识“美”懂得“美”。下面是我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身边事物,引导学生培养学习“美”,发现“美”的兴趣

正如著名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何发现?首先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发现“美”的兴趣可以从他们身边事物入手,引导他们注意观察、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美物”,如线条简单但表现内容丰富的漫画、形形式式的小饰物、款式多样的服装,甚至是多变的发型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很平常的东西原来可以和美术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拓展,并且不断地延伸。再者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观察和积累经验,才能更多更好地体现美的存在。在美术课堂中教师灵活的引导下,学生会发现在我们的课内课外就有很多美的东西,如绘画、手工艺品、各种的设计、装饰品等等。这时学生的想象中会出现很多自己喜爱的东西,有了喜爱的对象学生的兴趣来了,继续学习下去就不难了。多在学生身边发掘出一些平凡的例子,如新年拿红包的时候,红包的外观设计各有不同,美观大方的设计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我们可以把这种纹饰的应用和第十五册的第六单元《让生活插上翅膀》联系起来,融入到课本知识当中,就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平凡中“美”也存在,而且并不复杂和难以发现。

二、结合课外知识,增加“美”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在“美”的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随便地将课文内容解释清楚就当完事,必须加强其新颖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最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如何增加新颖性和趣味性?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多创设教学情景,多和课外知识联系,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到有认识价值,想了解它。如七年级课文《新伙伴》一课中,我除讲解人体基本结构和动态表现外,我首先加入了漫画元素,比如出示一些学生喜爱的像《七龙珠》、《喜羊羊与灰太郎》等漫画人物形象,开始时学生根本不知道漫画是速写的衍生物,通过结合讲解,学生很快就会认识到速写是画漫画的基础,画好速写就可以把漫画人物动态画得更好,从而就增加了学习速写的兴趣,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人在运动时身体结构的变化,并积极练习。

三、在师生互动中体味“美”的存在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的共同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不容易控制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不能光顾着说自己的课,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眼中的“美”,忽视学生的情绪,而是要通过不断的互动随时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和程度。况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只有在一个平等、自由、愉快的氛围中,他们才会畅所欲言,教师才能知道在他们眼中的“美”是怎样的,才能更好的分析在他们的眼中的美还要多看点什么、理解点什么,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去记忆和重新认识。况且“美”在每个人的审美观中都有不同,不能生硬的给它一个定义或形态。在课本的例图中,大多数都是专业性很强,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专业的人眼里它们很美,但在学生的眼里它不一定很美,所以教师要注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注重和学生的相互探讨,在讨论中把知识传授出去。同时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等情况,由浅入深,从具象到抽象,在符合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情况下进行授课。在这样愉快、平和的气氛中,师生的互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同和体味“美”的存在。
中学时代是一个充满认识,充满想像的时代,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只有认知没有想像没有“美”的感觉,就让他们去发现美、认识美吧,艺术源于生活,只要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就能发现它们的“美”,就能感受到“美”的无处不在。对生活有了“美”的感觉我们下一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才有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