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小学语文浅议小学语文课内阅读小结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31752 浏览:145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如何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笔者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阅读方法:1、悬念式衔接法。2、延伸式衔接法。

3、比较式衔接法。4、链接式衔接法。5、时事式衔接法。

6、探索式衔接法。

关键词:悬念 疑问 查阅 推测 调查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为贯彻这一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遵循“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文学习规律,如何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在大量生动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将课内习得的语文知识与方法内化成阅读技能、技巧,形成阅读能力,并在运用中提高与升华,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呢?我在教学工作的同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衔接方法。

一、悬念式衔接法。

悬念即“悬而未解”的问题。好的悬念能引出学生强烈的求知,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兴趣。因此,设计好扣人心弦的课堂结尾,造成悬念,让学生迫切地去搜寻答案,消除悬念,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阅读量。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因篇幅有限,留下了深入读下去的空间,教学时根据这些内容设置悬念,有利于引导学生查阅更多的资料,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课文,丰富知识。如:《最后的辉煌》仅讲述了伟大科学家诺贝尔光辉一生中的两件事,教学中可让学生课外阅读《诺贝尔传》,深入了解他传奇的一生,感受他伟大的人品。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悬念。

课本里的许多知识,与自然、社会、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对这些知识是非常感兴趣的,若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联系,创设悬念,他们会十分乐意去阅读、去探索的。

3、提出疑问,设置悬念。

学完某些课文,老师提出疑问,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继续学习的。

二、延伸式衔接法。

即根据语言内容,将阅读任务适当延伸,既有助于本课的学习,又点明课外阅读的内容,以便沟通课内外的联系,为课外学科活动创造条件,在课外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语文教材中,众多的名家名篇异彩纷呈。这些文学瑰宝,是带领学生去窥探中外文学殿堂奥秘的向导。然而教材篇幅毕竟有限,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许多名家名品仅以片断呈现。因此,我们在教学在巧妙挖掘教材本身的价值以及新奇、疑难之处,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激发需要,使之产生阅读的内趋力,从而主动地阅读这些名家的其他作品和名著全貌。

三、比较式衔接法。

即将同类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找出文章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也有助于理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加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思维空间。我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课文与原著相比较。如《草船借箭》与《三国演义》比,《在仙台》与《藤野先生》比。这样不仅看到了文章的“一斑”,而且也看到了文章的“全貌”,还掌握了学习节选性课文的规律和方法。
2、同名文章的比较。在同名文章的比较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作者有不同的感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写出风采各异的文章。
3、同一题材的比较。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不同作家是如何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不同的构思在相同的题材中状物叙事、表情达意的,这是培养与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链接式衔接法。

即以某种知识为出发点,进行开拓扩展,链接相关的知识内容,达到拓展课堂内容,丰富学生认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在阅读教学时,应该让他们了解必要的相关知识,或取得这方面的经验,这样效果更明显。为此,笔者常捕捉课文的知识点,引发学生兴趣,促使其自觉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更多知识。

五、时事式衔接法。

即利用学生对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的观注心理,采取兴趣迁移,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强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的信息交流,引进时代的活水,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节奏、科学发展的节奏相适应,使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现代社会同步化。

六、探究式衔接法。

即结合教材开发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去广泛阅读收集有关知识,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学习。此法有助于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创新人才。
1、查阅法:课堂教学结尾时,提出问题,简要指点,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各种书刊,或上网查阅,自己找资料解决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的能力。
2、推测法:一篇好文章往往会使人觉得言虽尽而意未尽,在课内阅读结束时让学生大胆进行推测想像,然后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3、调查法:课内留下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了解、搜集、分析相关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三五个同学自愿组合,分小组进行调查,各小组商量调查对象,确定调查任务。调查后小组集体讨论,写成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结果、原因分析和建议。有价值的调查报告送交有关部门。
综上所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训练的过程。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赵东芳,女,河北保定人,1977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教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第二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保定市骨干教师”、“保定市名师”、“保定市魅力教师”,多次获得县政府“嘉奖”和“学科优胜奖”,独立创作的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曾多次获得省、市、县级奖励。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