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四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四种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4552 浏览:125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新授课中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数学概念教学的四种策略:充分利用“感性与材料”,抽象出数学概念模型;合理利用“知识与经验”,寻找理解概念的捷径;充分利用“化简与变式”,强化概念本质的理解;利用“同化与异化”,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关键词】 数学概念;数学教学;策略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对一切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数学概念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当学生理解了数学概念,弄清了解题思路,才能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平时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下面我总结出数学概念教学的四种策略.

一、充分利用“感性与材料”,抽象出数学概念模型

比较各学科的特点,很多人认为数学是比较“抽象化”的,抽象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点之一.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作为基础,抽象出数学概念模型,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平时应用感性材料方式很多,通常给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利用幻灯、多媒体等,包括实验研究等实践活动.
例如,在讲到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时,我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首先老师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用谈话的形式提问学生:

1. 有支3厘米长的针,如果用2倍的放大镜来观察,放大后的线段等于多长?(6厘米)

2. 有个20°的角,如果用2倍的放大镜来观察,我们看到的角将是多少度?(两种回答:一种是20°,另一种是40°. 教师不急于公布正确答案,接着问)
3. 有个90°的角,如果用2倍的放大镜观察,看到的角度又将是多少度?(这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即刻就会明确第二题正确的答案应是20°)
接着出示一个三角形,问学生:如果用2倍的放大镜来观察三角形,放大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可使学生马上领悟到:经放大镜放大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是各对应角相等、各对应边是成比例的. 由生活经验可知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相像”的.
在上述谈话的基础上,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学生认识上就有了依据,能够认识到概念中的约定不是数学研究者的臆想和编造,是客观事物的抽象而已. 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事例,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形成鲜明的观念,减少心理上的陌生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二、合理利用“知识与经验”,寻找理解概念的捷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平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和数学知识发生联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取并积累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 学习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一旦被激活,就会对新知识的学习、新概念的理解带来积极影响.
如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设置以下问题情境: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明车轮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吗?如果改成其他形状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学生会回忆乘汽车、骑自行车时的情境,结合车轮图片看到每根钢丝都等于车轮半径,即车轮上每一个点到轴承的距离相等,就能理解车轮做成圆形,车子就不会颠簸,人坐在车上就感到平稳. 抽象出只要比较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的数量关系,就能判定点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同样,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会有几种位置关系?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 当太阳刚升起,没有脱离地平线时,太阳和地平线相交. 当太阳和地平线将脱离时,太阳和地平线相切. 当太阳刚升起,完全脱离地平线时,太阳和地平线相离(如图所示).这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类推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和生活经验,使新概念与之建立联系,发生作用,它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

三、充分利用“化简与变式”,强化概念本质的理解

一旦学生初步获得新的概念后,需要通过适当的变式,进行巩固练习,加以强化概念的重点、要点和本质. 在实际应用变式的过程中,“变式”有两种含义:(一)变式是指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非本质的属性,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的过程. (二)变式是指突出事物的某些非本质属性,改变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显示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通过以上变式练习,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概念的要点和本质有了深刻理解,抽象概括出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以下3个要点:一是整式方程;二是只含有1个未知数;三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
学生在概念习得的最初阶段,对概念的认识往往是机械的、孤立的,对变化的数学现象、对不同描述方式的数学概念,不能全方位地理解,在教学中通过变式,对同一概念进行多角度分析,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并在变式练习中巩固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利用“同化与异化”,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任何概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其他概念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可以构成一个概念体系. 因此,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用同化和异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概念体系. 概念的同化就是将此概念与其他概念相比较,找出其共同点,建立联系,把新概念纳入到原有知识体系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时,我先让学生计算3x + 5y2 + 2x - y2,回忆整式运算的步骤是:找出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有了以上的练习作铺垫,再请学生计算:3■ + 2■ - 2■ + ■. 引导学生对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加减运算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相同之处,使学生感受到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可以类比于整式运算的方法,“二次根式相加减,只需先化简每个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
又如,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的运算关系,是相反的概念,我进行了以下练习. 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
(1)左边是整式乘法运算,不是因式分解;
(2)右边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
(3)右边没有写成几个整式的乘积,不是因式分解;
(4)含有分式的乘积,不是整式的乘积,因而不是因式分解.
通过以上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修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运算正好相反.
总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概念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学生思维发展状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使学生清晰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才能很好地使用概念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吴灵方.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漫谈[J].中学数学教育学报,2001(3).
谢海平.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09(4).
[3]吴小东.浅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J].教育学院院报,2010(1).
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