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课堂让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31202 浏览:1436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数学新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让生活数学走进小学数学新课堂”的探究途径:活化教材,走进“生活”;捕捉资源,引出“生活”;创设情境,活用“生活”;合作探究,制造“生活”。整个开放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学数学的规律,从课堂教学这一层面阐述如何使课堂教学开放。旨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价值,寻找到数学学习的生活化,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实践;生活;课堂教学
新课改中要求把数学教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起来也更亲切、自然、易懂。“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上个世纪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他的这种教育与生活联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与当下的新课程改革的思路相契合,对今天的数学教学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的确,生活中可利用的数学教学资源无处不在,生活中又无处不需要使用数学。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程资源观,加强数学课程内容与家庭、社会及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

一、让预习走进生活

预习,是推进课堂探究的催化剂;预习,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原动力;预习,是成就终身学习的好帮手。教师引导学生预习,使数学知识不再神秘与神圣;学生通过预习,课堂有了更多的动态与生成,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探究与展现个性的舞台。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将促进学生在最近的发展区学习。而生活经验的唤醒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情境,如果让学生通过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走进生活,通过社会调查、网上查找、询问他人等途径,学生便事先了解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数学知识,使课堂学习延伸到社会、家庭,这样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如《克和千克》《吨的认识》《生活中的小数》《生活中的负数》等,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走进超市,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知识,这样便为降低课堂教学难度体验提供了帮助。又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利息》等,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收集、了解百分数,使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的天地,数学知识因此有了生命与活力。

二、让新课走进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再现生活情景,给学生营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了,学生不仅容易接受和掌握,还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进而就会对数学爱学、乐学了。只有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生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只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1.导入要联系生活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方向和位置》时,我在上课初始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到操场上做游戏,让孩子一开始就忘了是在上课,把自己投入情境中,更快地接受知识。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让他们面对太阳,知道哪里就是东方。再根据语文课上所学到的东南西北的分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站定,说说在什么方向看到了什么,然后教师说物体学生找到后说出在什么方向,接着其他同学玩按方向找物体的游戏。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消化了。通过教学我知道了数学知识只要是让学生们去亲身实践体验,都会有很高的兴趣,即使错了,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纠正错误也很快,掌握知识也很牢固。

2.新授要符合生活

“一切科学知识都源自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在教授新课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去感知、体验数学。如在教学《认识长度单位》这一内容时,根据教材要求,组织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用手比一比桌子等。通过比一比、量一量实际操作,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进一步认识100米和1千米实际有多长,仅凭想象与抽象的换算是很难感知清楚的。于是,我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实地测量,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在事先量好100米的距离上走一走,看一看自己走100米大约用多少步。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沿马路走一走,体会1千米的长短。这样,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大课堂里,在走一走、算一算的实践过程中,开拓视野、探求知识、增长才干。

3.练习要贴近生活

在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学生学会了本领就想用”,这也是孩子的天性,如在教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安排了学生一个课外实践作业:请学生结合秋游,计算一下他们选购商品的,总共花费了多少钱?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摸、量、画初步感知对周长的认识,再通过交流互动,明白周长的概念。其次,再一次通过感知体验,让学生寻找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物体,合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次,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小明家的新房周长、教室的周长、课桌面的周长……
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需求,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感触下讨论、合作、思维碰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考、活动的兴趣。

三、让作业走进生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在教学完《折线统计图》后,考虑到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过于单一,在设计作业时,让学生调查家里去年一年的电费使用情况,并把它制作成折线统计图,再分析家里电费变化情况。又如在教学完《比和比例》后,我有意识地在晴天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操场边香樟树的高。这样的作业,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走生活化道路是一条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想:首先,教师自己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以补充、替代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其次,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景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到各种具体的实际生活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有意识地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我想这应是现今课改中教学数学的一大方向和重要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杨园中心小学) 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