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课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21400 浏览:961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洪流,已随着全国范围的课程改革大潮滚滚而来,很多历史教师,在对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尚未完全、清楚地认识它的时候,难免会有措手不及、无所适从之感。对新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贯穿其中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没有从本质上把握的时候,教学上势必会有茫然之感。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自觉地成为说话的主角,扮演着主动者、支配者的角色,而学生就成了被动的学习者、服从者和倾听者。知识和阅历上的差异更让师生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而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也在这种“权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抑制。事实上,要想培养出素质更加全面的学生,教师再继续扮演这种单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已经是行不通的了。

2、注重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

目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试卷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这种教学模式使学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3、注重历史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知识的实效性

历史课程是对先已存在的并是不可更改的事实的简明叙述;是一门解释性、描述性的学科;是一门靠记忆进行学习的学科;是富者、强者和名人的编年史;是过去的一种记录;是人与人关系的学科等等。因而出现了不注重学生的发展,只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了知识的实效性的问题。以往的中学历史教育仍然强调养成专业知识素质,学习内容相对陈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落后,以考试带教学,将学习内容“学问化”,潜在着要培育“小史学家”的观点,只讲选拔不求发展的学科观念,这些都与基础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策

1、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这就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历史教师和学生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历史教学中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又要尊重教师的教学工作。应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及考核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由此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这样,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进而达到师生情感共鸣,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历史教材应该是多元的,教科书知识是教学活动凭借的一种材料;历史教科书也不应该成为“圣经”,它只不过是师生认知、分析、理解和批判的对象。不要把教室看作教师宣讲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而是师生开展多种活动从而建构知识、探究真理、发展能力、加强沟通、陶冶情操的地方。不应该把教学看作知识的传递过程,传递知识只是教学的一个很小的目标,历史教学更应该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师生对话、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实现这一转变化,我们在优化课堂设计中要做好以下几件事。首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其次,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学生参观、阅读、访问、考察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问题,自求解答,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惟有求新求活,历史教学才能给学生给学生以启迪,方显无限生机。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教师就必须用现代教育方式实施历史教学。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历史教师必须经常性地吸纳新的教育思想,实现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根本性的转变,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责任感,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还历史教学以本来面目。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人性养育的圣殿。

4、努力钻研历史专业知识

第一要围绕中学历史教学,加深对中国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的学习。例如,中国古代史进修可以《中华文明传真》为主线,以戴逸龚书铎主编的《中国通史》为第一主要教材,以东北师范大学编写的《先秦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等断代史为第二教材,以剑桥版的中国古代史为参照物,以“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为重要的文字资料库,按朝代或章节,结合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有关文章,多教材通史并进;同时,随时关注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地与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有机联系。
第二要学习一些断代史、国别史和专业史,加深和扩大史学的知识面。如杨宽的《战
国史》、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剑桥中华民国史》、黄安年的《二十世纪美国史》、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组编写的《科技史讲义》等等。
第三多读史学原著。有计划地挑选一些历史原著,如司马迁的《史记》、杜佑的《通
典》、凯撒的《高卢战记》等学习,增强分析史学资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该懂得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更加具体和实用的特点。
参考文献
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
制定:《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