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课外阅读如何让农村孩子爱上课外阅读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10200 浏览:370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是知识的重要输入途径之一,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双重目的。由于农村学校阅览基础设施不健全,加之师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等主客观原因,不仅导致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低于城镇孩子,而且影响到农村孩子将来的发展。笔者多年来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对如何从实际学情出发,引导孩子们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情趣

小学生由于心智在发展初期,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从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经验入手,逐渐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内驱力,阅读量自然就会大大增加。
小学生的认知比较形象活泼,因此活动引领非常有效。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开故事会,配以契合环境的背景音乐,给孩子们讲一些课外故事。我们发现学生对搞笑的故事,诸如《阿凡提的故事》和《猪八戒吃西瓜》,以及故事性比较强的《白雪公主》和《嫦娥的故事》等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故事会上所选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任务牵引课外阅读:笔者就经常开设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来激发学生去自主阅读。知识竞赛内容广泛,不拘一格,有古诗上下连对,也有故事续讲,更可以设置延伸性的发散思维改编故事。如此设计,让孩子们在其乐融融的课外阅读氛围中,充分感受汉语言的无穷魅力。

二、教师带头阅读,筛选适读文本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学习活动中,他们不仅跟老师学知识,还会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所以强化课外阅读,教师言传身教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博览群书,把自己的读书经历、感悟和学生们交流,使自己的亲身感受尽可能地影响每个学生。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力争成为学生读书过程中志趣相投的“书友”“书伴”。由于小学生的鉴别能力不强,所以我们不能放任他们进行绝对的自由阅读,要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实际认知能力来帮助学生筛选读物。如对低年级学生,尽量选图文并茂的趣味读物,诸如科普类的《动物世界》《走进非洲大草原》等,以及故事类的《安徒生童话选》《小猪唏哩呼噜》《豆蔻流浪记》以及《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等引领孩子走进神奇的童话世界;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科普类读物,诸如《趣味地理》《科学王国里的故事》《宇宙寻踪》等,逐渐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和探索精神。除了故事类的读物,我们还要加选散文等其他文体,诸如席慕蓉的《白色山茶花》、朱自清的《春》和《匆匆》等。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并经常交流各自的阅读感悟。

三、挖掘教材文本,积极延伸拓展

教材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好帮手,通过教材中名篇的阅读学习,进一步延伸教材,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是太重,可以每周抽出几节自习课时间,根据教材文本挑选经典文章和书籍,给学生进行集体阅读。比如我们学习了《飞向月球》课文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月球的一些科普读物,诸如《月球的呼唤》《月球上散步》等让学生探知天文知识。我们不用要求学生全部理解里面表达的思想,只让学生作为故事来阅读。从教材出发,积极拓展,以点触面,是一种脚踏实地而又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方式。

四、还原学生地位,尊重个性阅读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个体间差异明显,所以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并给予区别对待。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不同基础的学生,阅读不同的书籍,写出不同要求的读书笔记。在制定计划之前,老师要做一个问卷调查,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范围、阅读方法和策略、阅读量等进行调查,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有目的地制定阅读计划。对那些读书兴趣不高的学生,要从培养兴趣开始,选择一些故事性、可读性强的书籍推荐阅读;对于有一定阅读品味的学生,老师要引导他们读一些经典书籍,重点指导阅读的方法和指导他们展开读书交流;对那些有阅读习惯,但是没有阅读计划,课外阅读漫无目标、走马观花的学生,老师要引导他们制定阅读计划,细化到多长时间读一本什么样的书,一周、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要读多少书等。
总之,课外阅读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读书,有思考地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提升文化品位和个人修养。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