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辅导员革新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面对角色困惑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5639 浏览:134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辅导员角色定位越来越复杂,一方面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其身份特别,其地位特殊。既是大学生学习上解惑的老师,又是其生活中交心的挚友,更是他们政治理想信念上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正是因为自身角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改革开放以后新的历史环境下,辅导员群体对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归属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困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蓝图,准确合理定位,走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角色困惑;专业化;职业化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内涵及产生发展历程

在我国,辅导员又叫做政治辅导员,是指高校内部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由老师或优秀学生担任的专职或人员。2005年教育部在文件中明确提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我国的辅导员制度萌芽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军政大学内部的政治辅导员。这是后来高校辅导员制度确立的重要基础。1952年10月,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要重点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指出:“为加强政治领导,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全国高等学校应有准备地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这标志着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正式确立。1961年9月,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在高校设置专职辅导员。1965年,教育部在《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中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地规定了辅导员的地位和职责。至此,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初步形成。1966年开始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十年间,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处于被破坏的停滞状态。1978年,以教育部出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为标志,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逐步走上恢复后的正常化道路。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辅导员制度得到了更加完善的发展。2004年8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了“辅导员”这个概念。紧接着,2005年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此为标志,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设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阶段,开始逐步以专业化、职业化的姿态走向科学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

二、改革开以来我国高学术论文下载www.618jyw.com

校辅导员的角色困惑

1.自我认识困惑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现了严峻的困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高校辅导员面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诱惑和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深深地陷入了角色困惑当中。具备政治觉悟高、政治知识扎实、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强等条件被留校担任辅导员的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们本来各个是踌躇满志,是当年众人眼中又红又专的明星分子,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不自觉地改变了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是虚幻的道德价值,到底是选择追名逐利,还是选择无私奉献?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高校辅导员面对自身的认识困惑。

2.角色模糊困惑

受1978年以前的影响,很多人,也包括辅导员自身对“辅导员”的角色始终都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范畴之内,但是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渗透在各个领域之内。这就包括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变化,已经不仅仅是政工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了,还包括对大学们生活困境中的指导,学习困难上的帮助和心理问题上的引导。可以说,改革开放让辅导员的角色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但是很多人对此没有及时的转变观念,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部分人片面地认为辅导员依然只是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另一部分人认为辅导员只不过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部分,仅仅淡化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普通一份子,更有部分人认为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本性,在改革开放以后,辅导员已经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辅导员究竟该担当什么样子的角色已经成为了有一个认识困惑。

3.定位归属困惑

在我国,从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历程上来看,其“归属”要么是党政管理干部,要么是大学政治教师。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出现了两类较为广泛的发展出路。其一就是,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条便捷的路径,以便留在高校内部,然后就是在工作之专心于学校内部的党政工作,谋求行政化发展道路上的晋升;其二就是为了早日脱离辅导员队伍,去行政转教学,专心于学术研究,寄希望于最终的嬗变。这两种发展出路都没有真正担当起辅导员应有的责任,没有把学生放在心中。这种辅导员制度明确把辅导员定性为一种过渡性的角色,势必造成辅导员队伍难以形成职业归属感,对辅导员的发展前途没有信心,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所作为。这种“临时工”的观念导致了我国辅导员队伍整体上的定位归属困惑。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定位高校辅导员角色

1.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

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要想打破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诸种困境,其专业化发展方向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因为专业,所以科学,只有专业化的发展建设,才能保证高校辅导员角色明晰、定位准确,最终发挥其作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首先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担当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重担,做大学生思想上引路人;其次,高校辅导员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自觉承担起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最后,高校辅导员还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因而也就必须是学生们生活中的朋友。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第二,要严格规范辅导员的选聘和培训制度。选拔聘用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公开选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重点吸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再辅之以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人员作为补充。对于选聘上的辅导员要加强岗位培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定期培训,及时考核,不但要注重理论层面的提升,还要加强对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2.确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道路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指的是,要把辅导员当成一项可终身从事的职业,通过考核和选聘达到该职业的资格要求和条件。在借鉴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先进经验,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化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第一,培养职业化的意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大家的职业化意识,无论是大学生,还是辅导员,无论是普通社会公民,还是党和国家领导部门,都要树立职业化的意识,改变过去“临时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职业化的意识离不开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政策保障,免除其后顾之忧,也离不开全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变,形成其工作认同感,更主要是离不开辅导员自身职业化意识的培养,找到自我的归属感。
第二,建设职业化的队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支职业化的工作队伍。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化水平低,各个专业的人员良莠不齐,只是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个临时跳板,没有认真学习辅导员职业的各种能力要求。建设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就必须加强锻炼辅导员们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心理咨询能力、就业指导能力和道德教育能力。
结语: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高校辅导员制度要不断与时俱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面临的各方面困惑,逐步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杨玲玲,振国.论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职业化[J].中国地质教育,2006(1).
石国强,王博全.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职教论坛,2012(3).
[3]齐路良.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0(4).
[4]朱文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
[5]李勇,步得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发展[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5.
作者简介:杨 亮(1986-)男,安徽安庆人,党员,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社会现象研究、公共管理、社会文化、思政类课程教改。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