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印第安美国强制同化时期唯英语教育与20世纪末唯英语运动对印第安语影响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19897 浏览:777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基于对强制同化时期唯英语教育与20世纪末唯英语运动的政治社会背景、政策内容和实施过程的分析,本文发现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实施过程均存在着“英语殖民”的隐性思维。正是这种语言殖民的逻辑,使印第安人社会文化及印第安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一种文明也日渐萎缩,直至消失。
[关键词]印第安语 强制同化 唯英语运动 隐形语言政策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2-0111-03
美国自建国以来,对印第安人的语言教育策略主要以“同化”为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联邦政府均通过实施相应的语言教育政策,将印第安语逐渐边缘化,从而达到维护盎格鲁一撒克逊的文化价值体系的目的。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对印第安人实施的语言强制同化政策就是此类政策的突出表现。20世纪末,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唯英语运动兴起,围绕“同化”实施的语言教育政策重回历史舞台,至今已持续近20年。

一、唯英语教育和唯英语运动的背景

(一)语言强制同化时期教育政策的背景

1887年,《道斯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对待印第安人的政策从“保留地时期”进入到了“强制同化时期”。此法案授予总统将保留地的土地分配给原印第安部落成员的权力,土地配额因成员的家庭地位和年龄而有所差异,同时委托联邦政府代为管理25年,在此期间土地所有权不得转让。接受土地分配的印第安人将授予美国公民资格。分配后剩余的土地由联邦政府拍卖,出售土地所得用于促进印第安人的教育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通过《道斯法案》,联邦政府将印第安人从部落土地所有制中分离出来,试图改变他们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加快同化印第安人的步伐。正如法案的支持者认为,印第安人部落体制和文化传统是融入“文明社会”的障碍,保留地的取消不仅有利于扫除这一障碍,而且还有助于美国西部土地的开发。这种所谓的“双赢”政策割断了印第安人同部落之间的纽带,迫使印第安人以个体的身份接受文明的开化。
美国联邦政府除了动摇印第安人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外,还源于: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尝试用教育瓦解印第安人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印第安人各个部落的语言具有将人、部落、土地紧密联系起来的强大力量,单纯剥离土地还不足以保证部落成员以及后代进入主流文化世界,意识形态的改变更需要通过一种语言来替代另外一种语言来实现。因此,通过学校教育,用作为主流文化传播媒介的英语向印第安人灌输法律、道德等社会规则,在改良者眼中,称得上是明智之举。这一时期进行的语言强制同化政策带有浓烈的阶级色彩,表现出了对印第安文化与社会的的破坏。

(二)美国20世纪末的唯英语运动背景

进入20世纪,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给美国主流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黑人为了反对,发起了争取权利的群众运动。由于民权运动的推动,妇女运动、反战运动及其他族裔争取权利的斗争纷纷兴起,这些社会运动体现了新时期美国社会的需求,并且使少数族裔的言语权利得到社会认可,促进了双语教育的开展。
然而从80年始,民族自治、文化多元论遭到美国政治保守势力的排斥。1981年,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早川一会向美国国会递交的一份修宪动议——《英语语言修正案》(The English Language Amendment)。他提出应当在法律中增加将英语视为美国语言的条文。尽管这份动议并未引起议会的足够重视,但早川一会没有放弃推行英语化的事业。在1983年,他同反移民组织“美国移民改造联盟”(Federation for American Immigration Reform)的领袖约翰·坦顿(John Tanton)一拍即合,成立“美国英语协会”(U.S.English)。协会凭借募集的资金,游说州一级政府来组织全民公决通过确立英语为语言的提案。自此,英语化运动全面展开。
里根总统执政期间,践行了重振“美利坚传统”的承诺,在教育政策的决策方面表现出保守主义的倾向。他不但消减教育经费的开支,还否决了支持双语教育的议案0。加上双语师资匮乏等客观条件的存在,更使双语教育的处境雪上加霜。在这样的氛围中,双语教育失去了培育的土壤,进入衰落期,取而代之的是唯英语运动(即英语化运动)。
正如上文所述,由于当时美国社会正处在各种社会运动的冲击中,因此唯英语运动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更加复杂。政府在制定与实施语言政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需求。同时,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反对唯英语运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不过,在隐形语言政策的影响下,依然对印第安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唯英语教育和唯英语运动的内容及实施

(一)强制同化时期唯英语教育的内容及实施

蔡永良认为唯英语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野蛮终将被文明所征服”是唯英语教育支持者拥有的基本逻辑。根据这种逻辑,印第安人天生具有劣根性,他们的语言和文化理所应当是一种落后文明的代表,而美国人则是先进文明的化身。英语作为美国文明的载体,只有取代印第安语,才能使印第安人摆脱落后野蛮的特征。其次,唯英语教育既是语言政策也是教育政策,在美国印第安同化政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学校为了彻底消除印第安语在儿童身上留下的印记,主张所有参与教学的主体只能讲英语,企图利用强制同化手段来消灭印第安文明。此外,唯英语教育是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实施的一种教育实践模式。在保留地外寄宿学校里,课程设置不仅以英语课为主,还对违反“只说英语”规章制度的学生施加严厉的非人道的惩罚,极大伤害了印第安人对母语的感情,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霾。
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印第安事务局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行唯英语教育,目的是用英语来瓦解并逐步根除印第安部落文明。《1880年印第安学校规则》是第一部要求学校贯彻唯英语教育政策的法规。从此,类似的法令陆续出台,如《1884年法令》、《1887年法令》等。这些规章制度不约而同地指定英语为教会学校和政府学校教学的唯一用语,如果有学校违反此规定,政府将取消对该学校的拨款,以示惩戒。1885至1888年间担任印第安事务局局长的约翰·阿特金斯(John Atkins)认为,唯英语教育是使印第安人摆脱落后文明方式的有效途径。他公开表示:“用他们(印第安人)的土著语言进行教育,不仅对他们毫无用处,而且会损害(我们的)教育和文明事业。因此,决不允许印第安保留区内存在用非英语教学的学校和现象。”除了颁布教育政策和法规外,美国联邦政府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先后拨款建立了保留地走读学校、保留地寄宿学校及保留地外寄宿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保留地外寄宿学校体现了强制同化期印第安教育机构的主要特征,为唯英语教育政策提供了实践的场所。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是理查德·亨利·普拉特(Richard Henry Pratt)于1879年创办的卡莱尔印第安工业学校(Carlisle Indian Industrial School)。这所学校不仅要求印第安孩子留短发,统一着装,还更换了他们的姓名,进行强硬的军事化管理。在剥光这些美洲原住民“野蛮”外衣的同时,利用“只说英语”的教育原则,不断地向他们灌输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就是保留地外寄宿学校践行系统改造印第安文明使命所使用的手段。在学校开办的40年间(1879—1918),学校始终不渝地贯彻普拉特的教育理念,将以同化为宗旨的唯英语教育发挥到了极致。
1926至1927年,美国国会授权内政部对印第安事务展开全面调查,并于1928年发表了著名的《梅里亚姆报告》(Meriam Report)。在教育方面,经过对64所寄宿学校的调研,报告披露了印第安事务局的种种丑陋行径。这些寄宿学校在饮食、住宿、课程、医疗卫生等方面,非但没有达到标准,而且恶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印第安儿童在这样与世隔绝的严酷学习环境中,身心备受摧残,由此暴露出对印第安人语言同化教育的伪善面孔,促使美国联邦政府重新思考并寻求政策的改革。

(二)美国20世纪末的唯英语运动中印第安语言政策的内容及实施

唯英语运动是指“排斥其他语言,独尊英语的运动,主要特征是通过立法确定英语为唯一的语言,因此,有时也称为‘英语化运动’”。此项运动的理论宗旨是反对实施双语教育,同化美国大量的外来移民及本土的印第安人,以求达到统一语言的目的。
唯英语运动具有明确的行动目标。“英语唯一”仍是运动推动者们的立足点。他们的基本观点是:英语是不同背景的美国人消除隔阂的“粘合剂”;政府支持的双语教育致使当今移民更加排斥英语学习;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就是强迫学习;少数民族领袖提倡双语主义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语言多样化定会破坏美国社会和谐,引发种族冲突。从这些观点不难发现唯英语运动支持者确保美国语言一致性的决心。尽管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原住民语言法》,似乎有助于印第安语的保护和发展,但终因颁布过晚并涉及“同化”本质等原因而无法改变美国语言文化的现状。
唯英语运动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迄今为止,美国有30个州已经确立英语化的法律地位,而其中的26个州是受到了唯英语运动的直接影响。
唯英语运动并非直指印第安语,但毫无疑问地使它原本脆弱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同其他美国移民的语言相比,印第安语具有不可再生性。美洲大陆是印第安语言和文化繁衍生息的唯一环境。一旦这里的语言生态遭到破坏,就会形成难以扭转的衰亡之势。遭受美国语言政策的打压,印第安语的数量骤然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不仅从最初的几千种减少到200多种,而且这其中有近60种的印第安语濒临灭绝,占幸存下来的印第安语的1/3。正如印第安语专家米歇尔·克劳斯(Micheal Krauss)预言:“印第安语以极其惊人的速度在消失,未来60年里,所灭亡的美国原住民语言要比白人与印第安人接触以来消失的还要多。”

三、美国隐形语言政策在印第安语的衰落中扮演的角色

分析唯英语教育和唯英语运动的政治社会背景,前者的《道斯法案》为语言强制同化奠定了基础,迫使印第安人与土地分离,接受主流文化的浸染,而后者经历了更加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联邦政府反对从前实施的双语教育政策,试图使大批移民接受“美国式作风”,本土的印第安人也以少数族裔的身份位列其中。政府拨款兴建的学校作为贯彻“英语唯一”教育理念的工具,无论对于当初的印第安人还是后来的移民群体来说,都是必须接受的现实。尽管唯英语教育的支持者们从早先的改良者转化为保守者,但角色的转变只不过是他们根据时代需要进行的策略性调整,仍然无法掩饰支持单语主义的内在动机。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认为只有英语才是有利于美国国家和人民的通用语。
比较强制同化时期唯英语教育和20世纪末唯英语运动政策的内容及实施,两种语言教育都体现出了“同化”与“征服”为目的的隐形语言政策。隐形语言政策是指地方政府的法令及规定和整个国家对英语的基本态度,与其相对的显性语言政策则是由国家正式宣布的有关语言方面的法律、法令、规定、条例等。两者除了颁布法规的行政单位级别有所差异外,前者还折射出民众的意见,因此也可概括为语言文化。例如,19世纪80年代的强制同化时期,印第安事务局多次颁布的法令法规,各类学校也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再如,唯英语运动期间,美国州一级政府确定英语为语言,这均代表了美国的隐形语言政策。
虽然同属于隐形的语言政策,但唯英语运动还表现出了美国人的语言意识形态,也包括在所谓的“语言文化”中。它不仅左右了美国当时语言政策的制定,而且还通过群众运动、公民表决的手段,利用创造的氛围,消解其他语言与文化,从而强化了“英语唯一”的地位。关于教育方式,唯英语运动时期较强制同化时期的手段有所缓和,但仍然无法改变美国印第安语长期受到排挤的事实,打击源自于美国语言文化对印第安语根深蒂固的歧视和一系列如影随形的隐形语言政策。
总而言之,印第安语体现了土著人特有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是理解土著文化的关键。美国的语言强制同化政策和唯英语运动使土著文明遭到了压制和围剿。这种以“同化”为核心的语言政策在剥夺了土著人语言权的同时,就是在破坏这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显然,美国隐形语言政策在印第安语言文化衰亡问题上,扮演着更加不光彩的角色。
(责任编辑:刘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