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提问让提问来活跃课堂网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4288 浏览:129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并把握有效的提问原则,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问 激活 原则
提问是教师以提问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纠正错误,运用知识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解决一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创造。提问合理,问题获得解决,就能强化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提问不当,就会使思维受阻,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一、有效性原则

只有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有效的。一些教师热衷于追求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常常提问:“是不是?”“对不对?”殊不知学生的齐声回答并非他们学习效果的真实反映,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应尽量避免。

二、科学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还应当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数学课上教师提问:“对角线相互平分是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条件?”正确的答案是充分必要条件,但对初中学生而言,学生回答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也不算错,答案的不确定使问题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三、层次性原则

提问的深度取决于问题层次的高低,模式识别、知识回忆,形成联系之类的问题属于低层次的机械记忆问题,其主要特征是问题答案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内,这类问题应提问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综合理解、分析应用,总结评价类的问题属于高层次的认知问题,其特征是问题答案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总结、扩展、应用、重组或评价等方法,改变已知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经过高级认知思维方可得出,这些问题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回答,有点免为其难,又影响讲课进度,比较适合那些程度较好,善于思考的学生。

四、整体性原则

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有的教师先点名,后提问,其他学生因预知提问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不动脑思考,以致达不到提问的源于:科技论文www.618jyw.com
整体性效果。
下面我们对一些实例做出具体分析。
实例一:
学习《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提问:
“你们知道飞机在夜间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吗?” (当学生回答靠雷达时,)
教师再问:
“你们知道雷达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它又是怎样探路的吗?”
分析:以上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急于翻书,迫切从书中找到答案。
实例二:
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课,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提问:
“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回答: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接着问:
“用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的顺序具体说一下课文实际写了哪些内容。”
(回答:“先写汽车陷入淤泥,再写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最后写阿玲指挥小象洗车。”)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按“陷车——拉车——洗车”的顺序写的。
实例三:
《海底世界》第二段写海底的景色,在学生理解了海底景色的具体特点后,课文总结海底是“景色奇异”的,针对这些内容提问:
“‘奇异’,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海底的景色是奇异的?”
分析:这个问题就是在学生对海底景色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弄清“奇异”的含义和“奇异”的原因。这样,学生对海底的景色会有更完整更准确的了解,并能体会作者遣词的用心。
实例四:
教学《司马光》一课,在理解司马光将缸砸破救出小孩时提问:
“司马光救人的办法比别的小朋友的办法好吗?
好在哪里?
他的办法与你们想到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分析:首先评价司马光与别的小朋友采取的办法谁优谁劣,根据当时的情况,得出司马光救人的办法是最方便,最有效的办法。其次评价司马光做这件事的思维方法与通常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司马光的思维方法是“水离开人”,而通常的思维方法是让“人离开水”。
实例五:
《珍贵的教科书》中写当时指导员受伤后,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指导员的话 没有说完,用省略号表示,教师可以提问:
“此时此刻指导员心里想说什么?”
分析:这样的提问能引起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势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不难想像出指导员舍身护书,正是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作出贡献。
实例六:
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时,设计如下提问:
“为什么 ‘别了,我爱的中国’ 后面还要跟上一句‘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为什么在重复的同时,还要加上‘全心’这个词?
没有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是不是一样?”
分析:这样提问,通过比较,既使学生理解了这句难理解的句子,也理解了句子的内在联系。
实例六:
在理解《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内容后,归纳课文时提问:
“诸葛亮是在什么环境下借箭? 为什么能顺利地借箭?”
分析:引导学生回答,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样既顺利地总结了课文,使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实质,又培养了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可见,摆脱呆板乏味的提问方式,运用科学的提问技巧,不仅可以带动课堂气氛,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课后的自主学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