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举要初中文言文总复习策略举要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14052 浏览:59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言文是中考必考内容,总复习时采用实效快捷的复习方法,结合文言文在命题时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学会分析,掌握方法,取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掌握,提升考试成绩。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总复习 方法
文言文是中考必考摘自:学术论文网www.618jyw.com
内容,部分同学因为对文言心怀畏惧,不知从何入手进行有效复习而丢分,实际上文言文在命题时具有有一定的范围和要求,要在文言文阅读上得到高分就需要同学们在复习时,学会分析,重视方法。

1.积累重在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和名句名段名篇的理解记诵

中考文言文默写题型主要有两种:⑴识记填空题;⑵理解填空题。
识记填空题一般给上句要求续下句,或给下句要求填上句。这类试题测试的是机械记忆,考生只要能熟练背诵,不写错别字就能解题。
理解填空题一般有明确的答题指向,要求按提示填出所要求的内容。
如:《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存有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这类题虽然同是默写填空形式,但它只提示默写课文的篇名和指示默写语句的内容,没有给出默写语句的上下文。这已不是单纯地测试背诵基本功的问题,同时也检测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是记忆与理解运用的结合。因此文言积累应重视理解,重视细水长流式的日积月累。尤其是名句名段名篇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的理解记诵上。如《桃花源记》、《陋室铭》、《小石潭记》、《曹刿论战》、《爱莲说》、《出师表》等,对这类佳作必须将全文熟记于胸。
也有些诗文,流传于世主要是因为其中某些句子或段落特别出彩,学习这类诗文,就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名句名段的积累上。如陆游《游山西村》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维《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等。
文言文背诵在升学考试中是以默写的形式来考查的,因此在平时学习中,除了准确地背诵之外,还要在能准确无误的默写上多下工夫,既在动口的同时也要重视动手,避免因写错字而失分。

2.加强对字词句基本含义的了解

学习文言文应该重视对字词句的基本含义的了解和积累。
2.1 文言文实词的积累。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要求解释的实词多数是有注释的,因此,应熟记注释并积累文中关键词语,在此基础上还要整理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其中包括古字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这些知识复习时可以以课文为单位疏理。
例如:《桃花源记》
(1)通假字。“便要回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通“邀”,是“邀请”的意思。
(2)一词多义。“处处志之”的“志”意为“做了标记”;“寻向所志”的“志”意为“做下的标记”。
(3)古今异义。“阡陌交通”中的“交通”,古义指“交错相通”,现在是“交通运输事业的总称”的意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现在是“男方的配偶”的意思。“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现在是“无路可走的地步”的意思。
(4)词类活用。如“复前行,欲穷其林”中的“穷”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尽的意思。“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为异。
也可以以某一知识点为单位整理,即把7~9年级语文课本中各文言文课文按古字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都逐一疏理出来。
2.2 文言虚词的积累。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复习时应注意归纳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等的一般用法,并为它们的每种用法列举

二、三个典型例句。

例如 :“之”的用法
⑴作代词,指代人、物、事等。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⑵作动词,到、 往。如:“辍耕之垄上”。
⑶作结构助词“的”,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⑷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⑸语气助词,凑足音节,不译,如:“怅恨久之”。
2.3 文言句式的积累。文言句式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者、倒装句,它们和现代汉语差别较大,要着重复习。要明确句式特征,翻译方法,并举出典型的倒装句。
其中倒装句是复习重点,倒装句又有主谓倒装,例:“甚矣,汝之不惠”是“汝不惠甚矣”的倒装。宾语前置,例:“微斯人,吾谁与归?”介宾短语后置,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等。

3.把握要点,重视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翻译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通顺。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词落实,准确把握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在文言文的翻译中,主要应注意把握四点: “抄、加、选、调”。
一抄:凡遇到与现代汉语词义一致的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照抄不译。如:陈涉、阳夏、魏晋、太守等等。
二加:凡遇与现代汉语词义一致的单音词,一般可在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词义相近的字,凑成一个词。如:距(距离)、难(困难)、待(等待)、城(城市)等待。
三选:凡是单音多义词或多音多 义词,必须根据上下文意和语法特点,谨慎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义。如“亡”字,读“wáng”时有四种解释:A、逃亡。B、外出。C、丢失。D、灭亡,死亡。在“暮而果大亡其财”中是“丢失”,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是“逃亡”,在“吾村亡无日矣”中是“灭亡”。“亡”还可通假“无”,读“wǔ”,解作“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四调:遇到古用今不用的少数词,就调换一个词义相同的现代词。如舟(船),甚(很、极),辄(总是、就)等等。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吸取和借鉴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和全面理解,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复习时,要在文意疏通的基础上,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了上述方法在中考中文言文就不难把握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