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基于项目化高职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开发与利用结论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23168 浏览:988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开发与利用基于项目化的高职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做法为建设互联式教学环境和真实性的实训基地;利用实训基地平台,将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合理使用和开发实训基地,提升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的效益。
[关键词]高职 项目化 机电一体化 实训基地 开发与利用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78-02
制造业影响着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总额中占据着重要的份额。随着经济的转型,我国的制造业基础虽然比较完善,但是制造业生产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其发展严重滞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机电装备需要开发和应用。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建设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带动产业集群的崛起。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制造业人才的“孵化器”,培养的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应当以区域或者行业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除培养学生掌握有关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开发与利用基于项目化的高职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有利于培养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人才。

一、开发与利用基于项目化的高职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目前,许多高职毕业生在进入就业岗位之初不能迅速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专业技能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能力不突出,不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差,不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应用创新能力等。同时也缺乏职业素养,主要表现在:职业活动能力欠缺、责任心不强;团队合作意识薄弱,沟通表达能力不强等。此外,许多在校生对专业目标认识不清、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差、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低,甚至有学生表现出对未来职业生涯迷茫,认为学无所用,这些现象值得高等职业教育者深思。
笔者经过走访和调研得知,大多数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基础扎实,会操作新设备,维修能力强,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强,具备一定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创新精神。有些企业还提出了具体要求: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熟练的设备操作能力,熟悉设备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机电设备的机电联调,掌握设备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具有生产管理知识,有一定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独立完成设备元器件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精度优化,具有设备的设计改造能力。同时,要求毕业生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机电设备接口技术、PLC技术、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设备操作、机械和电气系统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
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传统的实训方式是教师示范一次、学生重做一次,简单、枯燥,学生往往学不到知识。不管是传统的理论教学还是传统的实训方式,其结果只是学生知道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教师照本宣科,不能发挥教学水平;整个学习过程单

一、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劳动市场的需求,在竞争中没有优势。

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素质渗透、学生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等为精髓的项目化教学法是当前职业教育提倡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也是国际国内备受推崇的效果突出的职业教育方法。项目化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掌握知识为主线转变成以技术与技能培养为主线,解决高职学生存在的客观问题,要求学生去做而不是去抄;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整体教学方案,使学生掌握技术、提高技能。在采用项目化教学法的教学中,知识层面由浅入深、培养能力由单一到综合、技术技能水平由低级走向高级。在此方案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完成实训项目、做出作品的过程,达到掌握知识并且运用知识的目的。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当学生不懂,做不下去,便会自主去问、去听、去学,因为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将传统的课程作为项目,项目中设置不同任务,任务难度由易至难,对每位学生因材施教,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自动适应工作,树立学习信心以及今后就业信心。在项目化教学中,做是学与教的基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教与学互相渗透,如图1所示。而要最大程度发挥项目化教学的效果,就需开发与利用基于项目化的高职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

二、基于项目化的高职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建立真实性实训基地,创建互联式教学环境

为了实现机电一体化专业“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开展项目化教学,离不开教育装备,并且对教育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装备大多数是模型或者小型仿真设备,与真实的装备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不能处在一种真实的学习情景当中,这就限制了学生今后顶岗实习、参加工作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发挥。在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使用的教育装备应当具有真实性。所谓的真实性就是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设备应当是当今制造行业里使用的主流设备。教学设备与企业使用的设备趋于一致,并且让学生自主操作使用,摆脱传统的仅仅是教师演示使用,学生观摩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实践的目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也为今后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为了便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备真实性的教学装备应当是建立在一个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开发的平台上,利用这个平台,既能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又能分析目前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作出改进或者开发。
众所周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技能的熟练与否,直接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关系着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经过项目化教学之后,可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电工电子实训平台,在此平台上,搭配与这门课程有关的学习实践模块,如电压电流表模块、直流交流电源模块、接触器模块、电度表模块、熔断器模块等各种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需要使用的基础模块。师生在该实训平台上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时,设备的真实性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动手操作,找到不同模块甚至不同的元器件对电路的影响,这样学生既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又掌握了电工电子的有关知识,实现做中学、做中教。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学生开始学习数控机床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技能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以“纸上谈兵”的形式分析判断电路图的正确与否,在经过项目化改造之后,可利用一种新的数控铣(车)床平台进行教学。平台上有目前制造行业使用较多的FANUCOiM、SINUMERIK802D、GSK980TD、FANUCOiT等型号的数控系统,还有机床的传动结构,整个实训平台结构直观易懂。当学生掌握判断各种机床故障的方法并进行维修后,还可以对机床进行开发等。真实的设备可以高效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多门课程综合应用的能力,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有关的教学装备数量不少,为了便于充分利用各种设备,优化共享资源,更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营造一种职业能力培养的环境,满足学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确保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就形成一种互联式教学环境,如图2所示。

(二)利用实训基地平台,将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机电类技能竞赛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基础,注重前沿,是促进课程建设,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训基地提供的平台,进行创新实践,制作出参赛作品,将机电设备接口技术、PLC技术、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将技能竞赛与高职课程教学进行合理结合,引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学习,掌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握扎实的岗位技能,培养优秀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合理规划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和社会服务效益,促进实训基地建设良性循环

为了提高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设备的利用率,努力做到既出人才又出效益,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不仅可为在校师生进行教学、科研服务,还可以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向社会开放,开展社会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发挥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的功能。此外,也可以与企业或其他高职院校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实训项目和科研项目,获得经济效益和改善实训条件,达到互助双赢的同时,丰富教学、科研内容,为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构建自我造血的功能,促进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机电一体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毕业生就业时,学校与企业零过渡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着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开展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离不开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利用,以真实性的教学装备打造实训基地,创建互联式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真实的生产情境,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时空差距。借助技能大赛的契机,将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有效结合,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规划好职业生涯。基于项目化的教学,需要提高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并且发挥其服务社会的作用,实现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最大化,完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
[作者简介]陈炳森(1972-),男,广西平南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电站机电设备及综合自动化技术。
(责编 吴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