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工学工民建教学中“工学结合”理念体现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17031 浏览:718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工民建专业致力于预算、施工、管理等技术人才的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理念在职业教育中作用凸显。本文透过“工学结合”意义,分析工民建教学现状提出工民建教学中体现“工民结合”的理念的对策,为我国职业教育工民建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工民建;工学结合;社会实践
1674-9324(2013)09-0234-02

一、“工学结合”的重要意义

“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它通过学生在校期间边学习边工作的形式,实现学校和企业间的互动与双赢。是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使学习技能得到实践的检验,得到双重考核,为更好适应社会做准备。
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创新,为了适应企业与社会的支持和学生的发展。美国“产学合作”,韩国“订单培养”,德国“双元制”等模式都是工学合作、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理论知识与实用技术的联系性,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形成全面、整体的认识,开发学生想象创造力。将“工学结合”应用到工民建教学中,在为社会培养社会所需综合素质技能人才上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力。

二、工民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理念在职业教育中被普遍接受,既要妥善处理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又要培养学生的具备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创新能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给工民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职教工民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然而,受传统教学培养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内容等各方面的影响,当前职业教育工民建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的更新。近年来房价飞涨,建筑业飞速发展,建筑物不断更新换代,而我们的教学内容却未能跟上形式,更新不多,有的还是使用多年前的老版本的教材。这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视野品位和创新能力。
2.“产、学、研”体制不够完善。国家大力提倡“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机制,然而,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工民建乃至其他专业的教学大多还只是在教室里完成,学生能够真正在工地工厂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很少,故我国“产、学、研”体制还有待完善。
3.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脱节。许多学生的建筑设计作品都是一些表面、肤浅、空洞的东西,只会按照老师书本所教的建筑规范去生搬硬套,稍好一点的,或注重技术而忽略了建筑的艺术性,或注重艺术而忽略了实际技术,华而不实,而不能很好的将建筑艺术与技术结合起来。
4.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相脱离。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工程师”,是大多数工民建专业学子的梦想。然而,很多学生毕业后,很难成为一名真正的“建筑工程师”。究其原因,学生在校期间,没能掌握足够的书本理论知识,因而在实际参加工作时没有足够的理论来应用于工作实践,从而影响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专业办学条件有待改进。许多职业教育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的投入,教学设施条件落后,缺乏足够的专业书籍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及科研的需要。而工民建专业需要能够与时俱进,需要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足够的资金。
6.对工民建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够重视。职业教育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经常存在“工”与“学”接不上、合不拢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职业教育机构普遍强调专业课程的建设,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而忽略了专业实践,忽略了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在师资力量、及所需配置上投入甚少。
另外,我们所大力提倡的“工学结合”,是建立在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以牺牲理论课的学习为代价来换取建筑实践的机会,它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巧妙、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如何更好的在工民建教学中体现“工学结合”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出真知”,只有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室外技能课程的现场教学,才能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中,才能让学生了解到理论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学习;在实践中,也能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差距,从而加强自己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在一系列的实践中,才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每个环节所需的技能。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有意源于:论文网www.618jyw.com
识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相关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教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补救。例如:一次教学实践中,我就周三下午,带同学们来到学校附近的一片工地上,让他们自己分散去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其中各种建筑物的构造、材料、设计、施工、成本、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并让他们亲身体验,为大厦增砖添瓦,还帮助他们联系到大楼的设计技术人员,一起学习讨论在设计施工中应该注意到的各种问题。最后,召集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自己本次行动中所了解到的学到的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受益匪浅。
2.备好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教学计划是合理、有序、高效的进行教学工作的保证,是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的核心。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课时少而课程内容多等各种矛盾,体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厚基础、宽口径”的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是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学好工民建专业的有效途径。而重头戏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则应该注重实用性,在建筑构造、识图、建筑工程定额与计算、施工技术、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课程上着重墨。实践性教学作为工民建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容小觑的,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它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工学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因而,教学计划中在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含金量,并且要统筹兼顾,注意加强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在设计方法、思想和方案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独立分析后,再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及解决建筑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3]。例如:在开学前,我就会根据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花大量的时间备好自己的教学计划,由大到小,教学进度节奏,重难点分明,上课时由浅入深,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动手,在实践中自主学习,通常一学期下来,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3.构建科学完备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探索适合工学建教学的多种工学结合的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在进行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的同时,要注意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实践教学系统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教学从传统的教室拓展到校外实训基地乃至企业工厂第一线,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大大增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一套科学的“工学结合”的体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当今职业教育的亮点,是大势所趋。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建筑工程预算、制图设计、工程测量、施工技术、建筑构造等方面的能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工学结合的工民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马斌.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时代创新[J].职教资讯,2012,(5).
张兆国.工学结合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0,(2).
[3]李永定.中职学校工民建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求索,2011,(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