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刍议生物课堂激趣教学刍议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5285 浏览:178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废寝忘食。兴趣多由疑问和惊奇引起的,上课时若能根据课本的内容巧妙的设计一定的问题,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问”是激趣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上,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陶冶情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物课堂;激趣;教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是取得成功的催化剂。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开头设计的合理,那么就预示着整堂课的成功,而巧妙的开头设计,既能将学生推到最佳心理准备状态,又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进攻型的学习状态。例如讲“排泄”一节时,可引发学生思考: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的场所,肾脏发生病变,尿检中就会出现糖尿、血尿、蛋白尿,这是肾脏的什么部位发生了变化呢?这些问题贴近生活,能使学生急于了解肾脏的结构。如讲条件反射时,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深知学生对此处理解较差。因此在课前欲先准备好三个包。在讲此处知识前,将三个包分别发给他们,并请他们将包打开,按着包上的要求去做。一包是吃山植,一包是只看不吃,另一包上只写了山碴二字,请说出此时你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又如讲“蒸腾作用”一节时,可引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向树叶?因学生尚未接触蒸腾作用的知识,好奇心陡然而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景,引发激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是以书为本,犹如一潭死水,波澜全无,不但不能激起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会使学生厌倦。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及生物科学最新进展,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视觉形成和眼球的结构时,脉络膜内有许多色素细胞,使眼球内部形成一个暗室,而白化病人脉络膜内缺少色素细胞,所以形成物像常常,看不清晰物体。又如,讲小脑功能前,先分析:一位老人经常走路东摇西晃,不能准确拿到所取的东西,于是家人领他去看病,医生让他用手指自己的鼻子,结果老人的手在眼前晃来晃去,最后才指向鼻子,请你结合今天的课,读书分析,老人的病因在哪里。在课堂教学中,还应为激发学生兴趣捕获最新生物信息。在讲生殖发育时,可向学生介绍克隆技术、试管婴儿、基因工程、DNA亲子鉴定、人类基因重组计划、神州五号的太空育种等等。

三、实验教学,培养兴趣

初中生年龄小,好动,对一些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兴趣。例如在讲“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预先让学生将天竺葵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实验时,将天竺葵叶片取下,去掉遮光的纸片,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待叶片变成黄白色,此时酒精却变成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将变黄的叶片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加碘液,稍停片刻,再冲洗叶片,结果发现叶片见光部分变蓝,没见光部分没变蓝,这是为什么?通过实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引趣提问,举一反三

研究表明,兴趣是实际需要的延伸,人们对实际需要的知识总是保持着极大的兴趣,愿以饱满的热情、全心的努力去探索。学生对生活中的事都较感兴趣,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且学习知识有个智力背景问题:凡是新知识与自己智力背景近的就容易掌握,凡是离自己智力背景远的就不易掌握。所以,我们要尽量的把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挂钩,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学习《脑和脑神经》一节,设计了“饮酒综合症”一题,提出一些为什么,如:“为什么走路摇晃不定,说话颠倒含糊不清”等生活实例使学生感知、感趣又明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相应要求的道理。又如为什么腌菜会出水,夏天喝饮料易口渴,导出“渗透作用”等。学生会举一反

三、思考自己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腌菜的水来自?切西瓜的汁水流出来是在那里?

五、遵循规律,提问激趣

提问时注意把握思维规律,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如学到条件反射,对比两者时问“谈虎色变和针刺缩手两种现象分别属于那种方式?说明理由。”通过具体事例形象说明两者的区别。另外,中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学生会有意模仿教师的思维,备课时教师根据教材、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巧妙构思,设计形成一定的逻辑性,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如学习心脏时①心脏的位置。问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让学生思考回答,并在自己的身上指出。最后看人体内型,让学生明确心脏的位置。②心脏的形状、大小、 根据模型问自己的心脏是什么形状?教师要说明心脏的大小跟本人拳头差不多——这样,学生积极思维、兴趣浓厚,提高了教学质量。

六、巧设悬念,提问诱趣

巧妙设置悬念,传统评书中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很令人神往,因为你已“心临其境”充满兴趣,急切地想了解事态发展。如学习动物反射、条件反射时,设计这样的导言:“马戏团的狗如何能识字?”“小山羊为什么会做算术?”“狗熊为何会跳舞?”学生知道这些身边事但又说不出道理,怎能不需要了解呢?又如:学习:输血和血型这节这样设计的导言:“19世纪,医生们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可当他们喜出望外用此法为其他伤员输血时,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治,反而因输血马上死掉。这一事实令医生们大惑不解,为什么同样输血,有的救了命,有的却送了命呢?”一个悬念引起医生的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要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出发,采取各种方式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多发问,大胆质疑,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

七、课堂结尾,调动兴趣

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教师应适时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如,在讲“血液”一节的结尾处可补充发问:某些教练在大赛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前往往要对运动员采用“高原训练”,这是为什么?在讲皮肤时,可启发学生:你知道皮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感到很疼?在讲叶的结构及光合作用时,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兴趣,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是否注意赶落到地面的树叶,是背面朝上的多,还是正面朝上的多,这是为什么?”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趣教学就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变老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在愉快中掌握知识,获得知识,培养兴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