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和谐发展怎样创造和谐进展历史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29056 浏览:132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和谐是新课程改革中所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努力让历史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殿堂,使受教育者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呢?

一、营造融洽、愉悦的氛围,为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重建和谐的、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与营造积极宽松的、自由的、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是愉悦地享受知识,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愉悦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这就要求我们本着对历史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切,用心培育、营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也只有长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更好地与同事相处,这对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更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历史课堂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获取知识,形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这就必须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实现师生间平等、自由地进行精神交流,出现“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思考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思想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实现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

二、营造活动探究氛围,为和谐发展注入活力。

中学生是最渴望了解外部世界的人群,也是最容易受外部影响、被外部左右的人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如学习“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爷爷奶奶、父母、邻居的口中近距离地感受十年“”的混乱、荒唐。十年“”,我国的法制建设一度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再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与法制建设逐步健全,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事实,深切地体会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还可以将此活动延伸,针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制定一份班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这样借助活动探究既有利于全面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发现和开发学生的闪光点,使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又可在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注入活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引入一些探究活动,为学生和谐发展注入活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结合教科书中各种图像、文本信息自主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一种宽松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和谐中积极进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关注探究活动过程,为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根据新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及发展性等要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的各种活动探究的内容,最大限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度地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活动能力都存在差异,为此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活动的全过程加以关注,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编排活动体系。

1.分析能力

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便参照新课程标准,确定活动的起点水平,根据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别情况编排活动方案,使得所选活动符合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的发展状况。

2.考虑差距

活动编排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达标差距,在学生现有水平和应达到的“预期目标”之间,应当留有一个由活动来弥合的“教学操作空间”,遵循“确定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分析达到标准应有的过渡目标和先决技能→考虑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所需的支持条件”的一般程序,尽量使学生既有活动之趣,又有活动发展之地。

3.设计方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出现“卡壳”时,教师要适时、适度点拨,要综合活动的目标,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所创设的情景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法,为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启发帮助,提出问题,引起思维的碰撞,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在简单层次上像科学家那样去“主动发现”,获得探究乐趣,最为重要的是,通过适时、适度的帮助保障了学生和谐发展的顺利实现。
新课程标准不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专业性,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构建了“学习主题型”的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选择、编排教学资源,通过“小游戏”、“小讨论”、“辩论会”、“故事会”、“历史短剧”、“小制作”等形式,参与课堂活动。例如《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就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这节课涉及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进行分组,然后广泛阅读,查找收集资料,排练节目,动手制作;课堂上采用个别同学主持,全体同学参与的方式来呈现宋朝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结果“相国寺里逛庙会”、“吟诗赏画话宋朝”、“古今美食东坡肉”、“乘轿坐车游”、“爆竹声声过大年”等各种形式的表演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编排这样的活动探究体系,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总之,教师只有赏识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始终以一名帮助者、支持者、欣赏者的身份走近学生,才能创造和谐发展的历史课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