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小学语文说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封面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10181 浏览:365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教育学立场上的一种教学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的三元活动,是基于文本的公平的对话。“对话”既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和教师基于文本的情感交流、观点碰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活动。
关键词:阅读教学 对话 互动 建构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表述中所阐述的阅读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是大家早就熟知的,也是许多教师都研究过的。笔者认为,倒是 “对话”二字值得我们的探讨一下。
也许有人说:“对话有什么值得探讨的!不就是面对面地谈话吗?就像聊天一样。”或者有人说:“对话没什么新鲜的!教学方法里有一个谈话法,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使用,教师问,学生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不就是对话吗?”其实,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教育学立场上的一种教学对话。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运用这个原理去指导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样,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反思这个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更全面地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一、这种“对话”是的,平等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的三元活动,是基于文本的公平的对话。这种对话与以前的“谈话法”截然不同。“谈话法”虽然表面上看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骨子里教师仍然是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是活动的主宰者。在“谈话法”实施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问题是课前备课时预设的,学生的回答也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教师课前预设的答案。如果出现有悖于教师预设答案外的回答,教师往往给予否定,或是打断回答。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和被动地回答。
而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可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双方的交流。不管对话有多少人,大家彼此都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再是学生的管理者,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也没有预设的固定答案,而是作为学生阅读学习活动的伙伴,参与到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中,同孩子们一起思考,一起体验情感的变化。

二、这种对话应当是互动的

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更具有丰富的内容。那么,什么是互动呢?社会学关于互动的定义:“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体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互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不是现代教育的产物,而是在古代就已经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论语》中所记录的那一个个孔子与学生对话的场景,就是师生互动的先导。进入新世纪,师生对话不再局限于师生间简单的对话,而是在形式和内容上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方面,这种互动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基础上的;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参与者,而应该是指导学生获取阅读方法的引导者。当然,“引导者”的角色是潜藏在教师心中的,引导的过程不是直接外露的,而是通过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
2.生生互动。学生之间无论在身体发育,还是心智发育,都处在一个相近的水平,因此他们之间更容易交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生互动早已经成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可是,目前基于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在形式上大多局限在小组合作;在内容上大多局限于课堂讨论。其实,生生互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好多种,比如:小组、同桌、有相同兴趣的、相同水平线的等等;在内容上就更丰富了,可以就同一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就不同问题进行交流;可以是互帮互助、互追互赶,也可以是互相辩论、互相启迪。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开展什么方式的生生互动,都能够使学生处于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相互激励状态,使教学既充满了浓厚的情意色彩,又能弥补师生交流的不足。

三、这种对话还应具有建构意义的功能

阅读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活动,阅读教学就是引导这种主观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中国古代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西方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这些都在讲读者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情感体验、观点感受都是不同的。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
“对话”既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和教师基于文本的情感交流、观点碰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活动。
参考文献:
李俐心,王智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优化策略[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11).
陈聪聪.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1).
[3]吴香花.让有效“对话”在阅读教学中飞扬[J]. 大视野, 2009(3).
[4]熊福建. 阅读教学,走进心灵深处的对话[J]. 读与写:教师教育,2007(12).
[5]林文兰.试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0).
[6]刘志贤.设疑——让课堂盛开智慧之花[J]. 科学大众,2009(4).
[7]崔文霞.边读边想 自读自悟——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会读书[J]. 榆林科技,2009(1).
(责编 张敬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