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刍议刍议情境教学中主题图运用生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29167 浏览:133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人教版实验教材注重通过主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这是教材的新特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打造高品质的数学课堂就要理解分析主题图、理性地看待和适当地运用主题图达到学习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主题图;教学;合理利用人教版实验教材注重通过主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将内容更广阔、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其丰富的内涵为教和学留下了极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运用得当,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由此,在新的数学理念指导下如何利用主题图教学,在情境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一、深度阅读,理解、领悟主题图

深度阅读有助于将主题图化为符合教学的教材。如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一组同学量身高”的场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深度阅读这样理解主题图:一是从儿童的年龄特征考虑,“量身高”这一活动便于操作,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得出具体的数据来学习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和讨论小数,情境相融,更益于学生学习小数。二是从数学知识的呈现来看。如果分组测量后每个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身高数据作为学习材料,然后用小数表示出来,这样便有效地将学习素材转化为了真实情境,用实践得出的丰富数据和信息来展开教学,学习过程变得格外真实,效果不言而喻。

二、依靠但不依赖主题图

主题图倡导的是一种理念和方向。在使用时我们要消化、吸收乃至创新,才能激活静态教学情境,使之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推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依靠但不依赖主题图。
如一年级下册中“前后”一课的主题图是“排队上车图”,教师教学时可将情景置于情境中,重新整合主题图,设计出 “动物们排队坐车看动物奥运会”的主题图,将情景与故事结合在一起展开教学。改变后的主题图除了具有原主题图以“排队上车”为承载知识的功能和涵义外,还具有另外两个原主题图所不及的优势,整堂课的设计既富有儿童情趣又具有完整性。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入数学问题,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改编后的主题图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持久保持这种兴趣。

三、主题图具体运用的教学案例

一年级上册中“比一比”一课的主题图是“小猪帮小兔盖房”。故事的主角是小兔和小猪(一只小兔对一块砖,4只小兔正好对着4块砖,猪和木头一一对应,木头多余1根)。学生一般在入学前对“同样多”、“多”、“少”都有初步认识,但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主题图中能利用的要素都可为教师所用,此课程的主题图中除了进行小兔和砖,小猪和木头的比较,还可以进行动物之间的比较:小兔,小猪和鱼儿分别进行比较,也可以将桌上的水果与小猪、小兔和鱼儿进行比较。总之,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能够充分感知到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同样多”,“多”和“少”的概念。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主题图所呈现的素材教师都必须利用的,有的时候教师们也要学会帮主题图“瘦身”。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画面场景丰富:有的同学在搭积木、有的在分水果、有的在喂鸽子……很热闹,可是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若在这里,教师把画面中的小情境逐一抽取呈现,效果会更好。又如二年级上册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主题图也呈现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场景。它给我们的显性信息是孩子们既熟悉又特别喜欢的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这些场景,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隐性信息其实是暗示了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所以,在学生观察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和修正他们观察的角度,使观察变得更有价值。
对于教材,我们是读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同的是主题图,不同的是我们对它的理解、运用和创造。正是这样,才能使得课堂精彩纷呈。对主题图的研读是必经的第一步,这种研读和领悟必须做好两件事:熟稔教材而后至深度阅读,洞悉学情而后与生心灵共舞。
责任编辑 晴 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