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凸显搭建语文教育桥梁凸显文本情感效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9395 浏览:349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学科在学生的情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每篇课文的作者都是以文字为载体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看法,用自己的情感来影响着后人。高中语文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自我教育和构造自我情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灵净化;心理源泉;情感航标语文教学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以感受、体验文章作者情感、人生观、世界观为基础的心理情感过程。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全方位地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情感教育。让一篇篇优美的诗文成为学生心灵净化的摇篮,成为学生心理情感的支柱,成为学生青春年华的航标。真正地做到“教学就是以情感为中心的发展学生人格的过程”。

一、热情引导,核心聚焦,优美散文成为学生心灵净化的摇篮

语文教育是作用于人的心灵乃至生命的活动,是塑造灵魂、发展智慧的过程。因而,语文教育只能用文章作者的心灵去感动学生的心灵,用文章作者的生命去点燃学生的生命,用文章作者的灵魂去唤醒学生的灵魂。文章作者用情来表达各自的视界,学生用心来感悟身边的世界。在这心与心的交流中,学生敞开心扉,展示彼此的生活,驰骋广袤的思绪,沐浴心灵的阳光。用自己的心理去感知生命的律动,感悟生命的意义。
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来涤荡学生的心灵。如《兰亭集序》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让学生领略这优美宁静的环境,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走进这个能“畅叙幽情”的“世外桃源”。

二、全情投入,用心交流,诗篇成为学生人性美育的导师

诗文中诗意的言说、情感的语言把遥远的过去与灿烂的现实融合,把陌生的世界与内在的认识沟通,渗入每个高中新生的心理,沐浴每个新生的思想,使之心灵得到释然。经过学生与诗文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交流,这样荡漾、魅力四射的诗文不仅永存于学生的脑海,而且让他们从心底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诗意的言说,来表达自己的疑问、好奇、困惑、焦虑,表现自己的欢喜、快乐、兴奋、欣摘自:学士论文www.618jyw.com
慰。
《再别康桥》以其思想美、情感美、意象美、语言美、结构美使无数读者为之折服。教师可引导学生来体味诗中的“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调动学生的思绪,用心感知作者告别母校的依依不舍感情。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写篇告别初中生活的作文,进一步体验这种感情。

三、真情体验,倾心触摸,励志经典塑造学生青春年华的航标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指导学生体验生命的历程,获得生命的意义。心理情感这一纽带应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心理情感随着教学内容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让学生的心理情感与课文作者的情感去交流,让学生学着去“思”,并在“思”的追问中,拆掉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篱笆。每篇课文作者其实就是一个“引导者”,触发学生心理情感,走向历史,回归现实,体味别人的“风风雨雨”,找到自己人生的航标,坚强的走好未来的路。
《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不是重写景状物、铺陈点染,而是属于借端说理、载道见志,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志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假设情景的体验来理解王文公的“悔”,“悔”不是没有“极游夫之乐”,而是“未尽吾志,随之以怠”。从而使每个学生能认识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做到“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在自己的求学旅程中做到“深思而慎取之”。
教师还可通过语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培育学生的情感世界,塑造学生青春年华的航标。又如《赤壁赋》,苏轼告诉人们,自己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在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的对待生活。
当代高中生的生活中,高中生不仅面对着无限的“诱惑”,而且普遍存在情感苍白。这些都要求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通过课文优美文字、作者丰富情感来引导每个学生积极体验情感的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中学生的心理情感教育,使他们在自我思考、自我决断、自我展示中不断获得心理情感体验,激发潜能,树立起坚定的自我信念。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