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立足立足生活着眼对话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4252 浏览:13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生活是阅读的支撑。阅读,其实就是在阅读生活,阅读自己。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学生才能解读文本,对话文本,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生生、师生交流对话的课堂态势。

一、回归生活,消除阅读障碍,让对话真实

《错过》是一篇说理的文章,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对于这个观点,许多学生并不太理解,于是在课堂中,笔者设法让学生回归生活,从而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以下是教学的一个片段:
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错过”什么?
生1:我曾因为错过公交车而错过了参加市少年宫文艺演出的选拔机会。
师:哦,真是太可惜了。你“错过”了施展文艺才华的机会,你有没有“得到”什么?
生1:失去机会后,我很难过。可从这次“错过”中,我明白:机遇是要靠自己好好把握的,不珍惜,不好好把握,就等于没机遇。至少,从此以后,我养成了准时的习惯。
师:很好。你的这番反省和正确的行为,用作者的话来讲,就是——
生1:“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生2:我和他有类似的经历,不同的是我又“错”而复得。我去报名参加少年宫的小提琴兴趣小组,可因为报名晚了,兴趣小组已经招满,没办法,我只能报美术绘画组。我很懊恼。峰回路转,一个同学转学到外地,空出的名额给了我。我很珍惜这个机会,结果,最后报名的我,最早通过了八级考试。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用作者的话来讲,是因为——
生2:“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把握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
文本是生活的反映,字里行间浸润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深刻认知;生活是文本生成的土壤,为作者思想情感的滋生提供了足够的“源头活水”。因此,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障碍时,我们总可以从生活中找到注解,从而化解疑难与困惑。

二、品味生活,促进个性化阅读,让对话多彩

教学《背影》时,针对父亲爬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这个典型的生活细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生活中有这样令人感动或者深刻的画面吗?与文中的背影联系起来,请谈谈从中你读到了什么。下面是学生的回答:
生1:小时候看戏时,父亲将我举过头顶,时间久了,我感到父亲的双臂在颤抖。与文中的父亲行为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父爱是基石,为我们成长铺平道路。
生2:等车时,父亲用高大的身躯为我阻挡呼啸的北风。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那时我感到,父爱是一座沉默的山,它阻挡北风,为我营造成长的春天。读到这里的父亲的背影,这样的感觉更强了。
生3:我跟他们的感觉不一样。我爸爸从小就培养我独立的个性,我能做的,他从来不帮我做。小时候我摔倒了,我趴在地上哇哇大哭,爸爸非但不拉我,而且还严厉地命令我站起来,他严厉的神情,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独立的个性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但这也是一种爱,一种对我未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来负责的爱。对于文中的父亲,我很尊敬他,他的背影也让我感动,但是我真的觉得他这样做不是爱儿子的最好方式……
生1: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文中的父亲尽心尽责,在困难中尽最大的能力照顾儿子,儿子已经被父亲的背影感到得流下泪,这怎么不是爱儿子的最好方式?
……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不同的父亲释放的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品尝到的父爱的味道也会不一样,我们对父爱的理解也会不一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善解父爱,回报父爱。
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等,带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理解、评价和审美活动;同时,由于语言文字极大的包容性,又使得不同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本时,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行不同的解读。这种客观存在决定了教学要展开对话,课堂就要选择以学生的生活为支撑,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文本实际的契合点,精选话题,以此导读,牵引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和思考文本,让学生有联想的空间、有欣赏的自由和有评价的权利,让学生读出自我,产生共鸣。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不以教师的分析理解代替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感活动,这样的对话,才是有效而富有个性色彩的对话。

三、思考生活,深化阅读效果,让对话深刻

在教学《都市精灵》前,笔者对学校所在地的环境状况作了一番调查,发现本地的环境状况很令人担忧。笔者拍下了冒着浓烟的烟囱、被污染的河水、正在排泄污水的管口、生长在污水边的蔬菜等十余幅照片,制作了PPT,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污染正侵蚀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针对身边的污染,你能选一个角度,给市长写封短信,在信上怎么说,才能打动市长,才能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呢?以下是课堂热烈发言的情景:
生1:我会告诉市长我养的金鱼的故事。去年,买回几条金鱼,我从河里舀来一盆水来养它们。看着它们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我的心中轻松而快乐。我把它们放在床头柜上,让它们陪我一起进入梦乡。可是第二天早上,它们全肚皮朝天地死了。我哭了,爸爸告诉我,河水已被周围很多印染厂排出的污水污染。我会对市长说,灰色的天空,浑浊的河水,正在毁灭我们青春的记忆,正在污染我们纯洁的心灵;治理污染吧,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像蓝天、河水一样清澈透明!
生2:我会给市长写一则童话。我是一只小鸟,河边的芦苇是我的家。许多年前,我们有一个庞大的家族。我们在浓密的芦苇丛中筑巢、觅食,在水边追逐嬉戏。可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河水不再清澈,芦苇不再浓密,我的伯伯、叔叔被迫带着他们的孩子离开了芦苇滩。市长伯伯,我的亲人们已不爱这座城市,他们正一个个地飞离这座城市。治理环境吧,让我们拥有一片安宁的空间,让我的亲人重新飞回芦苇滩,重新飞行在城市的青山绿水之间!
生3:在信中我会这样写:一个恶习、一种不良的行为都会损伤环境的肌体,更不要说将大量的污水排入江河,将滚滚浓烟排向天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后果是环境一天天遭受破坏。环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依靠,失去健康的环境,我们人类也就失去了正常的生活。我要发动让所有认识的人在这封信上签名,然后寄给市长!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阅读教学的外延拓展和内涵深化,是使“对话”深入人心、根植于学生精神世界,进而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理性导向。但是,这样做容易产生的弊端是语文的泛化,从而使对话肤浅而空洞。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人文教育渗透在学生的言语实践中,换句话讲,那种脱离言语实践的人文性教育活动很可能是非语文的教学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实施人文教育的素材,而且要善于将此转化为一种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责任编辑韦淑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