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学生当代中学生建设理由认识与深思任务书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7025 浏览:214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摘要】中学生建设事关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前途,关注和重视中学生建设应从社会制度层面、学校管理层面、中学课程设置与学生家庭诸方面设计、配合实施,以助推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公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中学生建设;涵义内容;问题与对策
2095-3089(2012)12-0066-01
正在成长发展的中学生是当代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基础力量。关注和重视中学生建设,就是关注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未来、关注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1涵义和基本内容
中学生建设就是关于中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的思想理念及制度措施。它包括中学生安全建设、学习生活建设、道德素质建设、个性发展建设等诸多内容。本文仅就自己对中学生建设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谈些粗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促使全社会关注和重视中学生健康成长,保障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2当前中学生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1中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关爱和尊重生命是国家社会的基本职责。近年来先后出现的诸多中小学生伤害事件,(如福建南平“幼儿园学生无辜遇刺伤亡事件”;正宁榆林子“幼儿园校车翻车事件”等)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认真思考当前中学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校园食品安全”近年随着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寄宿制学校、集体食堂增多,加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营养餐供应实施,“食品安全”值得高度重视持续关注,来不得半点疏忽与松懈。“校园暴力事件”; 近年社会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受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制约,中学生意志薄弱、容易意气用事,同学间稍有异见或纷争,拳脚相向或结伙对殴;加之当下经济社会的转型,诸多因经济、政治诉求而引发的个体性、群体性纷争冲突,致使利益诉求方可能将泄愤的对象指向无辜无助的中小学生,促使校园暴力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增大。校内外意外伤害(亡)事件;随着当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与近年频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老旧危房与楼房质量、管网设施检修不到位等,可能成为中小学生意外伤亡的不可预测的隐患。
2.2学习生活与自身素质的问题:迷恋网络、游戏等,致使身心健康受损(如近年来中小体视力下降,眼镜增多)。个别或一些学生贪玩、早恋,追逐时尚,成人化生活趋向明显。部分中学生厌学、逃学, 有的发展为辍学。普通高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随波逐流,人在学校、心在社会。受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择业自主化趋势加强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加快的影响,学习动劲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数据统计:目前“留守儿童”超过5800万人,57.2%儿童是父母一半外出,42.8%为父母同时外出,79.7%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婆抚养,13%被托给亲朋好友,7.3%无人监护或不确定(见百度百科·编辑问答“留守儿童”2012.8.12)。以上问题现象的存在呈现,既有传统学校教育问题的延续,又有当代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应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与解决。对此笔者认为;
首先:强化中学生安全建设。从关注和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着手,强化安全建设的制度措施。令人欣喜的是,近年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出台了有关保障校园安全、学生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之后 ,校园安全、食品(营养餐)安全等措施相继落实,同时又将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护)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学生—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安全建设网,有效构筑起学生安全建设的有力屏障。
其次;积极创建文明、奋进、活泼、和谐的校园文化,以警示、激励学生,形成昂扬、拼搏的进取意识,以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学校教育目标。对此我们尚须不断努力, 探索出符合县域、校情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学生发展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成长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次:关注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学校应在国家课程和教学手段保证实施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学校、教师的优势与特长,以校园精品课程、特色课程( 校本教材)与个人魅力感染、熏陶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引领功效。
最后;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建设。加强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建设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创建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实施推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条例基础上,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乃至情绪的细微变化,始终将学生的道德素质建设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艺体活动的方方面面,如通过升国旗、唱国歌,主题班会、中学生行为规范一日查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友爱、互助、合作、团结、进取的价值风尚。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实现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3最后的思考:
3.1中学生建设中生命安全建设是前提,道德素质建设是关键,成长发展建设是目标,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些活动措施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单靠学校、教师、学生是无力完成的。尤其在当今中国,政府的主导力是决定性因素。
3.2中学生建设应以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全面发展为核心,而当前基础教育目标的功利化趋向与量化考核的评价手段,似乎难以承载中学生建设的重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