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误区教育励误区库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5382 浏览:199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奖励是在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在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有的教师没有通盘考虑实际情况,不但没有把奖励的效用给充分发挥出来,甚至还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教育奖励差异在教育中使用奖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强化方法,在各种教育理论当中都特别强调在教育时要对孩子多表扬奖励,少批评惩罚,甚至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提出来的。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这个原则时,在运用方法上也有一些被忽视的误区,对此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奖励集中于少数同学

某些教师无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奖励过分集中在某些人身上,学习好的学生,大都各科成绩都不错,对这些学生来说,受奖是家常便饭,因此,奖励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就淡化了。而大多数学生很少有受奖的机会,逐渐地丧失了自信。因此,教师应该多设奖项,使受奖的概率增大,机会更多,奖励面更广。

二、奖励时只看结果而忽视过程

无视学生的努力程度,只看最后结果。这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做法将产生消极作用。由于每个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有的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成绩却依然上不去;有的学生不必太用功,就能取得好成绩。在奖励学生时,要考虑到这种差别,不单只看成绩如何,还要看学生的努力程度,再进行奖励。引导学生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

三、奖励时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无视学生的个性,在进行奖励时,一味地强调一视同仁,于是,便不注意根据学生的个性选择奖励的场合和方式,这样做貌似公正,实则不然。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待奖励的态度有所不同,有的沾沾自喜,目空一切;有的谦虚谨慎,再接再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奖励的适当场合、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四、奖励时抬高先进歧视后进

无视后进生心理,在奖励先进的同时,过分责备后进生。有的教师认为,在奖励好学生时,敲打一下后进生,可以促使其猛醒,奋起直追,殊不知,在奖励优生时,后进生其实已经挺难受的了,已经起到了鞭策后进生的作用。这时,我们如果再去责怪后进生,将引起后进生的反感、自卑。因此,在奖励时,分析一下优生成功的经验是可以的,但不要以后进生作反面教材,点名批评伤其自信。

五、奖励集中于少数学科

无视学生的学习类型的差异,奖励主要针对一些重要学科,忽视了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多设立一些特长方面的奖项,使奖励能够惠及尽可能多的学生,这也符合我国的教育原则和社会对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

六、奖励重物质轻精神

无视学生的年龄差异,以为物质的奖励就一定好于精神的奖励,心理科学早就揭示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从开始看重物质奖励到逐渐更喜欢精神上的奖励。作为教师,就应该去引导学生的这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进而建立适当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实,奖励也是一种教育艺术,要使之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用,我们教师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恰当运用,使奖励真正成为每个教师乐于使用,每个学生乐于接受的“大拇指教育”利器。
参考文献:
大众心理学.2007,(5).
小学教育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