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逃一个出逃孩子引发教育困惑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31386 浏览:1452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案例】
毛钰铭,初三(2)班学生。小学、初一的时候就逃过学,初二上半学期曾经拿过家里的5000元钱通宵上网,并请班级很多同学去包夜上网。升入初三以来,她的学习成绩很差,很多科目只能考十几分,上课明显感觉跟不上,有很严重的厌学情绪。2011年10月29日以来,她跟另外一个社会女青年通宵上网没有回家,当天班主任跟她爸爸联系,结果号码换了,电话打不通。2011年11月1日,她妈妈发短信给她请假,我立即与她妈妈联系,希望能把孩子立即送到学校,她妈妈发短信说:“明天会把毛钰铭送到学校。”结果11月2日,还是没有把毛钰铭送到学校,于是我决定家访。家访经历:11月2日,上午8点15分我与学生马某一起到遥观镇印墅村毛钰铭家家访。先到她家,没有人。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她爷爷家。爷爷、孩子舅妈在家,看见我就向我反映了情况:爷爷:孩子经常一个人在家,吃在我们家。双休日她经常出去玩,不看书,上网吧,和社会人员混在一起。花钱大手大脚,从小就是。在她小时候,她爸爸赌钱,赌得高兴就给毛毛钱,5元、10元,后来50元、100元……不高兴了,她做错事,就被一顿毒打。舅妈:有的时候毛毛做错事情,我批评了她,她爸爸就说:“我的女儿,轮不到你管,管好你自己的就行了。她将来被毙都不关你的事”。毛毛自己也说:“我又不是你的女儿,要你管。哼!”所以除了她爸爸的话还有点用,其他人的话一律不听,现在是她爸爸的话都不大听了。所以老师你说,家长都不管,我们做长辈管还有用吗?老师也是白费心思啊!在爷爷的电话催促下,毛钰铭爸爸回来了,一进门看见我就不友善,说:“我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找我也没用!”“孩子回来我自然会带她去学校,如果被我了解是因为有人欺负她才不上的,我是不会放过你们老师的。你们学校也有责任的。”“我就是一个最蹩脚的家长。”“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你们都有责任,别把责任都往我身上推。”作为班主任的我无法与他沟通,面对这样一个无知又不负责任的家长,我深感痛心,热泪止不住地往:一个花季少女因为溺爱又将堕落,救救孩子!但是怎么救?
【教育困惑】
一个孩子的成长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哪个更重要?三者怎么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面对低素质的家长我们教师该怎么做?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个性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所以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像案例中的父亲就是典型的溺爱型的家长。“给钱,只要小孩安稳,不出事”就行了,也不管她拿钱去干什么,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父母与孩子之间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利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要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面对这种家长,我们教师的做法只有耐心说服。宋庆龄说:“孩子们的性格与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