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实践高等职业教育生态实践教学方式革新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5806 浏览:149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中,由于诸多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现实的因素,制约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了生态实践教学模式,并对此作了相应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生态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则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实习质量明显下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和国家扩招政策的双重刺激下,各院校首先注重的是量的扩张,忽视学生素质的提升;学校无暇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当这种培养遇到困难、阻力或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的时候;三是由于教学计划的安排上不太科学合理,专业本身的特殊性质等原因校企配合不太协调,缺乏长期、稳定或永久性的实习基地,而临时性的实习场所效果不佳;四是部分专业教师无实践经验,缺乏与社会的实质联系,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工作的要求。如何合理架构专业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与质量,是当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建设生态实践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造性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特色鲜明的“生态”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往往是依据单一学科的教学发展需要而建立并不断完善,实践环境相对封闭,实验教学目的单一,各相关学科间缺少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十分有限,资源分散,相关学科资源不能共享,各专业间的实验教学不能融合贯通与渗透,抑制了学科的整体发展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项目在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采用了一种生命态的模式,力图加强教学体系的有机组合、互动发展和能动自组。
“生态模式”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生长型结构模式,是一种全息的自我互动平衡型结构模式。具有有机性、交互性、生长性的特征。“有机性”,生态系统各部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是一种良性的结构方式,互相连结、互相依撑;“交互性”,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对话”交流能量、信息,资源共享;“生长性”,生态体系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结构模式,在动态的平衡当中,不断新陈代谢、发展自我。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是要兼顾有机生长性、动态平衡性、交互共享性的生态架构,即在所有专业方向内部、各相关专业之间、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寻求利益共享点,构建生态体系。整个生态实践教学模式中的各部分是相互开放、相互渗透的关系,它通过开放与交换使得专业教育融入社会,使其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各专业之间、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专业与校外相关行业之间、国内与国际之间的相互开放、相互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生态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有机地整合各专业发展方向,形成学院自身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整合学校其他院系的有效资源,组成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内部生态圈”;同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整合了国内外其它合作院校、合作企业、政府、民间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资源,形成类专业生态实践教学模式的“圈”,使内外部生态圈之间形成了相互开放、相互渗透的有机生态链。
1.整合各专业内部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具有专业特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内部生态圈的整合首先是专业方向内部的资源整合,学院根据各专业发展方向及其特点,建设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各专业自身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因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建立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政府、企业、民间机构等相关部门多方位、多角度的链接,构建 “校府、校企、校校”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2.整合不同专业间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单纯依靠各专业方向内部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以满足现代实践教学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依据资源共享的理念,在搭建各专业之间的利益共享点的基础上,整合各专业的资源,形成学院内部以及各学院之间的利益共享点,构建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充分发挥各专业之间的特色,实现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有效对接,以及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创新实践等课程的衔接,实践教学基地的共享。这样在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形成较完善的学科教学体系。

3.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据优势的互补的原则,找到学校利益和社会、机构与企业利益的有效契合点,按照校企双赢的思路,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实践教学领域。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学习与实战演练,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实务技能。 同时,在双赢的前提下,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教师走出去,企业技术骨干聘进来,

4.整合内外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交叉互动的生态实践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由老师灌输而得到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而得到的。只有在专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互惠互利、完全融合并产生互动行为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内外部生态圈的有效衔接,形成由无数个连接链组成的网络构架,在教与学的主体运作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实践教学模式。
三、围绕生态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师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原则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配套建设实训室,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能

1.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学院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教师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原则的基础上,整合实验室、电子政务实训室。将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创新性地构建实践教学“生态”课程体系,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管理方面做到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目标,以管理出成果和效益,不断进行实践教学的研究,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更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因此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应系统性、多样性、渐进性、贯穿性四个特性原则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安排不同专业的相关课程在同一个时间段进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求实现多样性和渐进性有机结合,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重点以仿真模拟为主,把实践教学贯穿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把实训课程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课堂拓展到企业和市场。
3.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强化生产实习,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习,积极寻求与政府、机构、企业的合作与联系,建立了多个稳定的、专业对口的校外专业教学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实习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通过服装生态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学,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不仅使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从而更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校服装人才的需求。
作者简介:
邹庆川,男,汉族,1976年生,重庆永川人,重庆永川,讲师,研究方向:服装实践教学改革。
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服装生态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10343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