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创新以革新训练计划谈革新人才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11722 浏览:468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在国家层面上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立项,旨在通过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本文就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和管理,提出探索性思路,以切实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训练;创新人才;人才培养
1674-9324(2012)12-0043-02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在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基础上拓展而来的。教育部高教司于2006年11月设立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首次在国家层面上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旨在通过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计划于2006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试点,2011年开始,教育部决定把原来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把原来的“创新性实验”一个项目拓展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个项目。

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组织形式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下面简称“创新计划”)是面向本科生(1至3年级学生),以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的形式展开的科技立项项目,一个项目一般限3人参加。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由选题,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设计、准备、实施和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创新计划目前只对部分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开放。部委所属高校的申请计划直接向教育部提交,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地方所属高校需要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向教育部提交申报计划,再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

二、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目标

教育部最新下发的教高函〔2012〕5号文件明确指出:“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1.提高全体认识,做好宣传和申报组织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注重引导学生申报项目和参与训练过程,认真做好项目申报的宣传发动工作,向学生宣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背景、形式、要求、目的和意义等。在申报项目时,力求学生自愿与选拔相结合,一般要求申请者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择优录取,选取创新性强的优秀方案向上级推荐。
2.制定配套管理措施,政策上保驾护航。学校不仅要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活动的开展,而且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使大学生创新计划进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此,可以考虑把创新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参加项目的学生能由此获得一定的学分。对于通过创新计划认定的项目,可替代部分与专业教学相近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学分,通过验收的项目计算第二课堂学分。此外,学校可制定相应的评奖、评优和免试研究生的优惠、倾斜政策,引导和鼓励学生多产出创新成果。
3.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为创新计划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各高校可以依托学科优势,建立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结合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国家或省级教学基地、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实验区等等,建立本科教学与学科建设密切结合的教学体系,推进多层次、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开放学校创新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实施自主型、开放性的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为学生创新训练实施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和物质保障。
4.加强跟踪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对于获得批准的项目,要狠抓落实,切实执行。源于: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工作列入到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的工作计划。组织专家认真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听取项目中期汇报,并跟踪后续工作成果。在进行中期检查时,特别要注意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如学生在项目进展中碰到困难,更改题目、更换指导教师等,要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创新计划提供师资保障。鼓励校内教师,特别是有科研项目和科研实力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创新训练和实践,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参加全国经验交流会议,多方接受先进的组织和指导经验,组建一支稳定的、既有科研项目实践水平又有指导学生实践经验的优秀导师队伍,为有效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6.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不断探索新路子。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创新文化氛围,为参加创新项目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支持有创新计划项目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和共享资源的机会,探索一套从大学生创新计划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四、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创新人才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执行一个项目就能完成的工程,而是需要大学阶段一系列的综合训练培养才能达到目标。因此,高校应该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契机,大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下面我们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几点探索性建议:
1.重视基础教育,谨防拔苗助长。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基础教育。要特别重视大学数学、英语和计算机三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训练。由于学生在大一时就可以参加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很容易导致学生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项目中,导致只重专业、忽视基础的倾向。如果不及时引导就很容易助长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反而容易造成人才的夭折和损失。
2.把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首先,教师必需牢固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引向探究历程,把创新意识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事物,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敢于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其次,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学科前沿的内容不断地注入教学内容中,把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与研究方法带入到课程教学中。
3.搭建多种科技竞赛平台,建立团队式创新活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科技竞赛平台,如“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等,在科技竞赛平台上,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制作和运行各个环节的技能训练,激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借助各种竞赛或创新训练计划建立相应的竞赛或项目组,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协作完成实际任务。利用学生社团建立各种创新团队,近年不少高校在这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华中科技大学的dian团队、联创团队等都是十分成功的例子。
4.做好拔尖人才的发现、跟踪和持续培养工作。对于从各种竞赛或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要及时发现,跟踪服务,重点培养。对这些学生可以实行特别的精英培养模式,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跟踪培养方案,例如,配备专门的导师、提前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或提前跟着导师做实际课题等等,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拔尖人才。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
从Dian团队到种子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09-115.
基金: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2010C07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