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科技活动课外科技活动与革新人才培养怎么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6811 浏览:208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应用型创新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如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桂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依托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关键词: 课外科技活动;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析 1673—8381(2012)06—0080—04
一、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专门相对学术研究型人才提出的,以适应用人单位为实际需求,以大众化教育为取向,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创新精神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能够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创新性,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实现创新的前提与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必须以创新思维作基础,离开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最基本的素质。???? 第二部分为应用性,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知识能力素质是第一要素,只有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把创新的成果发挥到最大化。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关键。
二、 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之间为谋求生存与发展空间,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以地方投资、管理为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的地方高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领域发展成为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理性选择。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和用人单位所要求的人才是复合型的,既具有专业基础知识,能出校就能用,又具有新思想,新观念,能够依据现实基础进行不断地创造和创新。简言之,社会和用人单位所需求的人才是应用型的创新人才。所以,地方高校应适应社会的新需求,培养具有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以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据统计,我国城镇企业共有职工1.40亿人,其中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只占3.51%,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20%—42%①,照此计算我国至少缺三四千万此类人才。可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紧迫而长期的重要任务,更是地方高校抓住时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地方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尤其明显,因此,地方高校必须以社会和人的双重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断增强毕业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尤其要提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创新人才。

三、 课外科技活动在培养

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群体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从事学习、研讨、实践、创造的活动,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创新实践、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 课外科技活动能有效提升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外科技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探索性、创新性的实践过程,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探索性等特点。本科生参与科技活动,不仅要求能够迸发出新的灵感、想法,还要求能把这种灵感和想法变成现实的存在,这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在参与学生科技的活动中不断地找寻新的问题、思考新的问题、探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地调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践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实现个人创新能力的提升、锻炼和实现。???? (二) 课外科技活动能有效增强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具有创新精神,还强调要与一线生产实践结合,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而学生科技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实践问题。学生科技在工科院校主要是科技创新、大学生科技立项、学术讲座、“挑战杯”等形式。除了理论部分,其他的都要求学生实践动手,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同时由于实践动手没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场所,学生需要在科技活动中创设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和适宜研究的场地,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不仅要积极主动参与,还要自行组织各种科研活动,独立面对各种问题,解决科研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设备、场地。除此之外,学生在科技活动中,还需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科研中所出现的新矛盾,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 课外科技活动能有效强化本科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学生科技活动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学科的知识背景、专业理论、知识转化应用能力。有些实践和项目操作更是要求熟练地运用学科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要结合研究实际状况,解决不断遇到的问题,方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的。可以说,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储备,则不能构建学生科技活动所需要的多方面知识、多层次的技能、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也就更不能形成学生科技活动所需求的多元应用能力。因此,学生通过参与课外科技活动,能够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也契合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 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应用型

创新人才的实践??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一) 实施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形成“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学术团队????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是专为在校本科生设计的一种科研项目资助计划,旨在为学有余力的大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学校把SRTP作为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考虑到本科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科研能力普遍相对较弱的实际,探索出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学术团队组建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本科生作为参与SRTP的主体,通过发现问题、激发创新思维、独立完成课题等过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体验到一种全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生发挥在科研上的经验优势,通过与本科生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和讨论,重点对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发挥了“传帮带”作用;指导教师发挥对本科生的指导作用,重点负责解决学生在SRTP中的技术难点问题。通过这种学术团队的构建,为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 实施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课程+讲座+竞赛”的活动平台???? 课外科技活动虽然从内容上看归属于第二课堂,但它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同时又反作用于第一课堂,因此,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第一课堂夯实学生从事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通过讲座和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做法。一是通过课程建设夯实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积极探索启发式和个性化教育、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在学生中普及创新知识;二是通过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把学术讲座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作为有关部门、单位和二级学院工作考核的指标之一,积极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等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三是通过科技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专业竞赛,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学生参赛成绩优异,硕果累累,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动力。???? (三) 实施科研课题“社会化”,形成“学校搭台+企业‘赞助’+学生唱戏”的活动模式???? 大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其思维和想象力正处于最活跃的阶段,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结合大学生特点和高校实际,集中优势资源,切实探索适合高校自身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使其可持续发展,正日益成为高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新方向。科研课题是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和人才层次的需求,为了使学生科研课题的选题、内容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对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活动的有效指导,让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切实提高自身创新和实践能力,对科研课题实施了“社会化”,有力推动了课外科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即学校以“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基本原则,依托校外实习单位和在企业建立的工程实践中心等优势资源,突出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主体地位,为部分学生量身与企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契合的科研课题选题和内容,并在学校现有专业教师指导力量的基础上,在企业和社会聘请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学生科研课题的指导力量,促进了学生科研成果在企业和社会的转化,提升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效果和作用。???? (四) 实施载体创新,形成“网络+社团”的活动新阵地????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必须有载体作为保障。学校在传统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载体的基础上,紧跟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迎合学生喜欢聚集在网络上的实际,建立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网站,设立了课外科技活动基本知识、“桂工讲坛”、科技竞赛、科研课题、研究方法等模块,普及了课外科技活动知识,营造了更加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提高了课外科技活动的影响力。同时,学校充分认识到科技型学生社团、协会在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的作用,为充分调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科专业为依托,推动成立了电脑协会、电子协会、网络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创业协会、营销协会等科技型协会。这些社团通过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科技论坛、科技竞赛、网络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使不同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形成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和开展创新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618jyw.com
实践活动的重要新阵地。???? (五) 实施基础支持机制,形成“经费+场地+政策”的条件保障体系????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场地保障和政策扶持。为此,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为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活动提供资金资助,用于开展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的组织培训,为大学生引入项目作保障。事实证明,实验和实践是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载体和完成创新实验实践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最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此,学校整合资源,免费开放实验室,做到资源共享,集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于一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条件和空间。同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激励奖励机制,对积极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优秀学生给予积极肯定,包括可给予创新学分、综合测评加分、优先推荐免试研究生和给予专项科研奖学金的奖励,同时对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予绩效成绩的肯定等。以“经费+场地+政策”的条件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基本构建了学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支持机制,促进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五、 课外科技活动对培养应用型

创新人才的成效??(一) 校园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应用型创新人才成长氛围日益浓厚???? 近三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开展SRTP 1 500余项,直接参与学生1万多人次。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报告会400多场,参与学生6万多人次,一批院士、专家、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启智。学校数学建模协会、创业者联盟等学术科技类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每年组织开展学术科技活动180余场,参与学生20 000余人。???? (二)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硕果累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不断拓宽????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自1997年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来,比赛总分一直名列广西高校第一,是该项赛事广西唯一发起单位。近五年来,在全国和广西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中,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0多项。目前,校内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智能汽车设计竞赛、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 (三) 毕业生广受社会和市场欢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现????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作为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立足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成效不断显现,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就业工作一直名列广西高校前茅,连续11年获得“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学校开展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反馈中,用人单位一致认为学校的毕业生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参考文献?张?帆,陆?艺.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探索.高校教育管理,2010(3):42—47.?郭师虹,蔡安江,杨桂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2—124.[3]?龚晓林.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1(8):68—69.[4]?陈?曦.大学生科技创新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4.
(责任编辑?赵文青)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