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浅析中职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理工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34436 浏览:1584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数学阅读是一种规范化的逻辑语言的学习,是一种严密的思维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具有较大帮助,是提高学生智能水平的重要手段。反观当前中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对于数学题常常感到难以下手,不明白题目的意思,而这些都是因其数学阅读能力较低所致。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学习效果,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应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给予重视。
关键词:中职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教学中培养的一项重要技能,不要错认为阅读是语文、外语这样学科的专利,数学同样需要个体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很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才能更加准确地进行运算。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数学阅读能力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变广,并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所以说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适应日益“数学化”的社会。事实也证明,具备普通阅读能力的人已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当遇见一些特殊情况时经常会表现出应对不足的状况,当前社会需要具备数学阅读、语文阅读、外语阅读、科技阅读等综合能力的人才。
随着近几年数学考试中阅读题比例的增加,教育者对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亦不断提高,并且在我国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给予了明确的阐述,教师有义务指导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并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会阅读,针对阅读能力培养设立专题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在近些年取得了部分成功的经验,譬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及“青浦数学教改实验”等,然而作为我国课程体系中的“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理论认识和把握尚不够系统、深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课堂中学生不愿读、不会读、不习惯读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数学阅读概念界定

阅读作为人类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是信息输入并进行加工的一种形式,是人类思考、理解、收获的过程,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数学阅读过程与其他阅读之间有着共同的地方,它们都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语言符号(文字、数字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信息)的感知和认读过程,同时,数学阅读也是一个对于阅读材料不断分析、推理、假设、想象的认知过程。

二、数学阅读的分类

根据阅读心理机制的不同可以将阅读分为被动式阅读和主动式阅读。

1.被动式阅读

被动式阅读是指利用视觉对信息进行搜索,并输入信息,通过思维对信息进行加工,并最终理解信息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看书来获取书中信息,并最终理解信息、掌握结论的过程。

2.主动式阅读

主动式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能够合理地运用数学的逻辑性思维,对于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阅读材料信息进行推理归纳,并最终上升为理论概括,形成结论,然后再与课文中的结论进行对照比较,加以修正,获取知识的阅读。这种方式阅读不是直接从课本中获得、接受结论,而是先主动对材料进行思考,然后自我总结归纳出结论。这种方式的阅读让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且主动阅读方式可以培养阅读者的逻辑辩证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职院校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

凭借自身多年中职院校教学经历以及对其他中职学校学生的了解,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对于学习缺乏动力和进取心的现象。因为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从生源角度来看,学生个体知识储备以及知识体系结构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不足,另外,这种现象产生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关系,我们经常看到数学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都是先给出公式或定理,然后再举例说明其应用,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学生主动性丧失,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数学教学效果不佳。

四、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

数学语言水平是衡量学生智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对数学课堂信息的捕捉能力以及敏感度较差,思维转换节奏慢,并且面对问题经常表现出难以下手的现象。加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2.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应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认识,为学生挑选适当的数学材料,并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自学的能力,培养他们刻苦钻研、顽强拼搏、主动汲取知识的良好品质,启发引导他们善于在知识的宝库中去选择、体验、思索、追求,自己动手动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增添知识又增长智慧,也符合当前教育的总体目标。

五、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方法

1.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然而,如果学生对于阅读的对象不感兴趣,那又何谈主动学习呢?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预留一些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加权平均数课例,教师在讲授加权平均数之前,先向学生提问:每学期中学生的总评成绩教师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接着再问:这个总评成绩叫什么?学生表现出一脸的疑惑,这时候教师给出答案,这叫加权平均数,那什么是加权平均数呢?让学生带着疑问,在阅读材料中进行搜索,寻找答案。
我们都知道,数学阅读多与公式打交道,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所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强是我们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例如:微积分课例,笔者选择了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中阐述的是“牛顿的长项和爱因斯坦的短板”,且把数学与物理学有机地联合在了一起,通过这样的故事,让学生领略到数学语言的魅力以及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2.正确选择阅读材料

数学阅读材料的选择对于学生的阅读训练而言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前理解力的现状,以及兴趣爱好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以此来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相反枯燥、乏味的阅读材料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厌恶感加强,不利于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数学阅读的材料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存在着丰富的实例,比如数学史、名人轶事、趣题妙解、科普文章、背景资料等,但不论什么阅读材料都应该具有可阅读性,比方说,语言可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内容可以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等等。这样的数学阅读材料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感兴趣,产生求知欲,并通过多方面的阅读,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启蒙思想、陶冶情操,所以,作为教师务必精心挑选适合中职学生的阅读材料。

3.教授阅读方法

中职院校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与不适当的学习方法可能是导致其学习成绩不好的两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对中职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教师要传授他们阅读的技巧,教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阅读方法,使其逐渐从厌读到愿读、会读、乐读,最终能深入到学习的快乐中,感受到数学中散发的魅力,体验徜徉在数学殿堂中的快乐。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进行多方面的尝试,最终形成了一套可行性较强的方案:预读—带读—议读—精读—复读,在多次的反复试验中效果较好。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从一开始的盲目阅读,应付检查或是随便翻翻等不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目的性、计划性较强的阅读习惯,养成循序渐进、善于做笔记的一些良好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4.阅读和练习相结合,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阅读方式,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要持着严谨的逻辑思辨、推理的态度,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分辨材料中的信息,搜索材料中重要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概括。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课堂教学内容与阅读材料进行准确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快速的阅读,在练习中逐步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阅读习惯,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辨的习惯,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和内在关系,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推理,形成相应的数学概念与定理,并养成阅读过程勤于记笔记、写注释的良好习惯,通过相应的阅读训练,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
总之,良好阅读能力是长期培养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马上就能形成的一种能力,教师与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这一点,切勿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耐心教导、引领,发现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及时纠正,通过适当的阅读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采用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后勤于记录,积极反思和总结的好习惯,并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历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 (5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
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J].数学通报,1999(10).
[3]冯?寅.浅谈新课程中的数学阅读[J].数学通讯,2007(9).
[4]章水云.加强对数学新教材阅读指导[J].数学通讯,2007(3).
[5]傅海伦主编.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6]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杜玉祥,马晓燕,魏立平,赵继超.数学差生问题研究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 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马?复.试论数学理解的两种类型[J].数学教育学报,2001(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