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要有教师课堂教学要有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3024 浏览:73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师要注重仪表,衣着要得体、整洁、大方,身体要直,肩要平,嗓音洪亮,双眼要炯炯有神,教学语言要丰趣、幽默,语调要抑扬顿挫,不死板。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即兴举出恰当的例子去说明问题,要做到信手拈来。要鼓励学生与你唱反调,要至始至终保持饱满的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饱满
1674-9324(2012)12-0109-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探究,去讨论,去发现,去总结新知识。但教与学是双方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教师去启发,去引导,具体怎么做呢?我认为课堂教学要有,用教师的去点燃学生。

一、教师要注重仪表,衣着要得体、整洁、大方

我在上课前总是照一下镜子,头发乱不乱,走上讲台上时,身体挺直,肩放平,不晃,嗓音要洪亮,双眼要炯炯有神,就是比平时睁得大一些,像探照灯似的扫视整个教室,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你在注意他,教师都这么精神,学生自然就精神了,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被你完全吸引过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组织教学就成功地完成了。

二、讲课时要使用丰富的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要使学生产生一种你正在与他们争论的感觉,此时教师应把自已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平等地与学生讨论,激起学生内在的不服输的“血性”,去与你争一个脸红脖子粗。比如我在讲第十六章动量守恒的一道习题:
A与B两个物体用一个轻弹簧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先用两手挡住A、B两个物体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时放开两手,放开后系统中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的总动量为零
B.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系统的动量守恒
C.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系统的总动量不为零,方向向左
D.不管先放开哪一只手,两手放开后,系统的动量均守恒但不一定为零
给出这道题后,我坏坏地一笑,双手抱胸,静静地等在那里。学生一看我这表情,意识到此题不简单,都提高十二分的警惕去审题,刚开始没有动静,不一会儿,学生纷纷认为AC是正确的,BD不对,因为放手前系统总动量为零,放手后系统的总动量不为零,不可能守恒。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表态,他们总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但不知道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难道BD也对,不能啊。这时我突然给出了答案:ABCD。一石击起千层浪,甚至有的学生一下子站了起来,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我:“刚开始没动,后来动了,怎么能守恒呢?”我说:“是呀,如果从放手前到放手后这段确实不守恒,但人家问的是两只手都放手后守不守恒。”这回轮到他们傻眼了,不好意思坐下了,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赞成。我得意地一笑,满以为没什么事了,突然,有一个一直没有表态的学生站了起来,说:“C不对,当A向左减速至零时再放开右手,系统的总动量不就向右了吗。”我听了之后吓一跳,有道理,其他人也表示支持,看我这个表情,他们都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这是我没预料到的。当我重新审了一遍题后,嘿嘿冷笑两声(小样,想看我的笑话,作梦吧),我把嘴一咧,用手指了指题里的“挡”字,我比划两下,是挡不是抓。他们叹了一口气,又输了,虽不甘心,又无可奈何,看到他们这个样子,我说:“输给我是正常的,欢迎你们挑战我,没有对手太寂寞了。”这句话再一次激起了他们不服输的“血性”。

三、讲课的语言要风趣幽默,语调要抑扬顿挫,不死板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这还不够,计划没有变化快,课堂瞬息万变,教师主观上认为学生能懂,但实际上学生没懂,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即兴举出恰当的例子,信手拈来。比如我在讲第十七章第四节概率波与第五节不确定性关系时,学生对概率波,特别是对不确定性关系很不理解,再加上以前从未接触过,非常抽象,厌学情绪很快就产生了,这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于是我即兴举了一个例子:假如有一只蚊子绕着你飞,它想在你这儿喝点,你能干吗?我是不干哪,我还知道上哪喝点呢(学生大笑),但蚊子不甘心,于是它就不断地绕着你飞,等待机会。那么这只蚊子的轨迹确定吗?它出现在你身体什么部位的概率大呢?学生笑答:没有确定的轨迹,蚊子出现在露肉的地方概率大。课堂气氛浓了,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原本非常抽象的问题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通俗地弄懂了。

四、要鼓励学生与你唱“反调”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当有学生不同意你的见解而提出异议时,哪怕他提出的问题明显是错误的,教师千万不要立即指出其中的错误,更不要粗暴地打断学生或取笑学生,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打消,会被浇灭,其他学生就更不敢发言了。这时应当肯定他们的错误思路,再利用恰当的例子推出谬论来。之后再把学生引导到正确解题思路上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第十六章第五节反冲时,有这样一道题:你站在完全光滑的冰面上,当你做什么动作时能离开冰面( )A.用力抡胳膊 B.用力踢腿 C.在冰面上滚动 D.脱掉衣服向后抛出。问题提出后,学生们都从前三个选项中选,没有一个选第四个的,并且还说得头头是道,就是没有任何根据。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顺着他们的错误思路一一剖析:如果A对,那么B也对,他们点头表示认可。接着我说,如果你向上跳时,往下抡胳膊或是向下踢腿,那你就会飞了,以后出个门就不用坐车了。学生大笑,纷纷表示赞成,那一定选C了,我忍住说出答案的冲动,接着分析,车辆在冰面上行驶时,轮子上为什么要绑上铁链,学生答到,是为了增大摩擦,要不然会打滑的,那样车就不能前进了,还没等我再说什么,学生已经恍然大悟——C也不对,答案是D。最后我总结了他们错误的原因:做题时没有从知识点——反冲的概念出发去分析,而是武断地、仅凭着感觉去选,这是做题的大忌,是不可取的,做题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看一看你得出的结论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要善于从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验证,今后要特别注意。
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老师去开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老师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需要老师用去点燃,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来一次燃烧的45分钟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