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求知点燃求知,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19633 浏览:852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开启学生的质疑之门,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养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习惯;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思考、探索、实践,从而发现、验证规律并且用规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点燃求知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缺陷,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点燃求知,让学生充满“斗”志

打仗需要鼓舞士气,上课同样也需要鼓舞学生的“斗”志。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满“斗”志,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讲,肯定会有许多不明白、不懂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探索知识、自主学习。实践证明,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疑点,大胆质疑,探索新知,为学生创设探索条件,让他们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
例如,教学《小泽征尔的判断》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汇报交流完自己喜欢的句子后,进而充分利用重点句导疑:“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小泽征尔就站在源于:科技论文www.618jyw.com
前面,他自信又勇敢地大声喊道:‘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看看我们班的同学谁最会提问题!”学生学习兴趣高涨,马上提出了自己疑问:“乐谱为什么会错?”“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的?”“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为了把质疑问难引向深入,我先让学生组成讨论小组,从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中选一个最感兴趣的进行讨论,然后每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问题以及讨论的结果,小组中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斗”得不亦乐乎,很快就解决了难题。这时我不忘给予学生极高的评价和激励:“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就是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真好!”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中,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形成争先恐后的局面。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问题越争越明了,而且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也真正“动”起来了,真正学到了知识。选择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情绪高昂的状态下掌握知识,加深记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爱思考的习惯和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习惯,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与探索能力,这样的课堂怎会不“火”?

二、培养自读自悟能力,让学生真正会“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独立完成探索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大胆地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不能认为学生干什么都不行,不能总是剥夺学生的权利,而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因为学习本来就应该由他们做主。而学生的“自问自答”,往往比“老师问,学生答”更能让他们理解,甚至经过激烈地辩论,会给他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教好略读课文呢?略读课文也有不能略的地方,这些地方应当如何把握呢?如何做到重其所重,略其所略,让学生真正会“斗”呢?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略读课文在内容的理解上,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例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一文时,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新课伊始,我出示两道问题: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先用横线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感受。2.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讨论交流。然后,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在自学完后,对自己获取的信息进行了整合和梳理,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了交流,思想上产生了碰撞。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了“斗”志,而且对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使略读课文的课堂教学也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三、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让学生越“斗”越勇

伟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想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用感情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与人物内心的情感碰撞,达到教学和谐的目的,让学生在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中越“斗”越勇,融入到每一堂语文课的教学中。例如,《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我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充分自学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采用默读、自由朗读、分角色读、小组读、比赛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斗”, 边“斗”边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换位思考,理解、感悟爱的奉献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朗读父亲说的话、温迪和琳达的对话等,通过朗读感受到父亲的无私情怀如涓涓流水渗入心田,既感化了“我”,又影响了温迪,让“我”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中,不忘捐赠父亲、母亲以及在车祸中丧生的女儿的眼角膜,让学生受到刻骨铭心的感染,进一步深入感受父亲面临的是保全母亲身体器官的完整,还是捐赠眼角膜,帮助他人恢复健康的两难选择。“角膜捐献是有限的爱,但生命不止却是无尽的爱。”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父亲的内心后感悟:世界因为有爱才转动,因为有爱才永恒,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的温迪,他们关爱别人的心让人肃然起敬。
学生学完课文后,我还设计了“你想对琳达一家说什么”这一环节,在歌曲《爱的奉献》的熏陶感染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文中人物“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好品质,并表示自己将来死后也要像琳达一家一样,捐献自己身上的某一器官。这说明学生在情感上已受到感染,真正体会到帮助他人的感觉真是美妙,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课文中的每一段文字,甚至每一句话,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这时再进一步深入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调动学生的情绪,把课堂气氛推向。学生悟出情感,自然也就能读出韵味,这更是一种真实的、由衷的、感人的、振奋人心的情感流露与释放。此时的学生在朗读中“斗”志更勇,这时的“斗”已成为刺激学生前进的兴奋剂。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不应该只有“听话”的学生,而应该有更多勇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因此,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了让教师能从他们的表现中找到“教”与“学”的缺陷,这就需要开启学生的质疑之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激活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斗”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