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等教育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新特点和走势站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33537 浏览:1486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07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和战略选择。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协会EDUCAUSE下属的应用研究中心(ECAR)自2007年之始的一系列报告表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呈现出如下的新特点和趋势;高等院校之间越来越积极地开展跨院校的信息技术协作,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充分利用赛博基础设施促进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推进绿色IT和对身份管理(IdM)的日益重视。
[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高等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协作;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赛博基础设施;绿色IT;身份管理
[]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1-0005-07
引言
EDUCAUSE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专业化非营利性组织,它将高等院校与政府、企业、基金组织以及其他的非营利性组织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完成对高等教育变革的使命。2002年1月1日,EDUCAUSE成立了应用研究中心(EDUCAUS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ECAR),该中心主要致力于研究美国高等教育中关于信息技术的重要议题。ECAR的主要学术活动有定期论坛,出版双周版期刊,研究相关课题,出版研究论文等等,从成立至今除定期的期刊外已经有超过300多项研究成果,全球约有430所的高等院校参与了ECAR的研究项目。本研究根据ECAR从2007-2011年的相关研究报告,通过对几个热点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据此了解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动态。
2007年3月,当时是全美第二大次级贷款公司的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布消息透露其经营的次级债坏账问题严重,十几亿美元的市值迅速蒸发,不得不于4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并裁减54%的员工。以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揭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序幕,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美国的高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的影响。美国的高校,公立高校的教育投入减少,同时私立高校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获得的捐赠居全球高校之首,其年度预算的1/3都来源于此。哈佛大学捐赠基金在2008年7月起的四个月里,缩水超过80亿美元,损失幅度占其总捐赠基金369亿美元的22%。根据EDUCAUSE对319所院校的调查,2009-2010财政年度与2007到2008财政年度对比,近70%的院校在IT方面的预算都减少或者不变。为了应对这场继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又一次经源于:毕业设计论文网www.618jyw.com
济大危机,美国不少大学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缩减开支,如减少雇员、下调薪水,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和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从2007年开始EDUCAUSE也展开了相关的一系列研究,诸如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是否能够减少成本投入,能否使效率得到提高,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信息技术平台,如何通过IT服务外包来降低成本,以及在保证网络安全和注重环境保护的同时,追求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等等。

一、利用跨院校的信息技术协作降低IT成本

与一般的公司或者其他组织不同,高等院校由于其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挑战,诸如员工的薪金报酬缺乏竞争力,IT服务面向的用户很多,他们的需求也是千变万化的。同时每个高等院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对市场的影响力是非常小的,对于它们所需要的IT相关硬件和软件产品,高等院校不能影响其市场的定价等。所有这些都要求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协作。
也正是由于与一般的公司和其他组织不同,以及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它们不是把追求经济利润放在首位的,它们之间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各院校的首席信息官(CIO)之间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协作愿望,他们愿意分享信息,共同讨论各种理念,商议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高等院校的这个特点给跨院校的信息技术协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高等院校中的信息技术协作(collaboration)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合作(cooperation)。参加协作的高等院校之间关系更为紧密,他们要拿出各自的资源,让参与协作的所有院校能无条件地共享相关的资源,投入到他们共同关心的项目中,力争获取产出的最大化。参与协作的院校往往会形成一个独立的组织,实施具体的协作措施,同时来监管整个协作的过程。一方面他们能够共享项目成功带来的收益,与此同时,他们也要共同承担项目有可能失败带来的后果,诸如资金的损失、时间的投入、声誉的影响等等。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高等院校选择信息技术协作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应对不断减少信息技术投入的成本。根据EDUCAUSE的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协作的动机排在首位的因素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院校间的协作将院校联系在一起,统一对外,面向商业市场采购它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时能够具有更强的买方力量,获得更低、质量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协作中,各个院校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也能够为参与其中的小院校带来与其他大院校接触的机会,共享大院校的资源,接受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的指导,使用该领域的领先技术,改进小院校的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高等院校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协作,包括以下四种形式:(1)多院校资源共同提供一些最基本的IT资源或者服务。包括地区性的网络系统或者高级网络系统,例如Internet2和National LambdaRail这两个网络项目。也包括共同运行数据中心,共同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ERP)。这是最主要的一种信息协作的形式,71.3%的院校都会采取。(2)协作中院校接受其他院校提供的资源和技术服务。(3)协作中某一个院校作为资源唯一提供者,而不是大家共同提供资源。(4)共同开发资源的协作。包括共同开发开源软件的项目,诸如Sakai和Kuali等。这是最不常采用的信息协作形式。根据EDUCAUSE对586所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67%的院校至少有一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协作,而参与三种或者三种以上协作的院校占到33%。从以上的协作形式上不难看出,除了对成本因素的考虑,信息技术协作也能够提高参与协作院校的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增加更多的接触先进技术的机会。调查数据也显示:绝大部分的院校都希望能和技术领先者进行长期稳定的技术协作,以保持其在不断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已经参与技术协作的院校大部分都比较满意协作给他们带来的变化,超过预期目标。那些目前没有参与协作的院校中,有超过一半的院校愿意使用来自外部的非营利机构提供的软件,同时超过一半的院校也认为他们可以在协作中一展才能,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不难看出,他们并不是拒绝协作,只是目前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