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等教育教会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建设中地位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7360 浏览:232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会大学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历经七十余年,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教会大学在革新中国高等教育理念、扩展高等教育领域、完善高等教育体系以及输入现代西方学位制度等方面有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教会大学 高等教育 地位
1674-4810(2013)18-0016-02

一、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发展阶段

1.教会大学的孕育和产生

早在18世纪末期,西方传教士已开始踏入中国传播教义,直到19世纪末,教会从早期忽视教育的传教活动转向在华传教政策的全面调整。中国晚清封建制度腐朽不堪,西方列强与晚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西方在中国传教及开展教育事业提供了通行证。中国传统教育的腐朽没落和科举制度革废为西方教会组织在中国办大学创造了契机,也正好迎合了近代中国对西学的需求。西方传教士对高等教育传教作用的设想与肯定,最终促成教会大学在中国的诞生。1890年举办的基督教在华传教士大会指出,“一个受高等教育的人是一支燃着的蜡烛,别的人就要跟着他的光走。……使他们能胜过中国的士大夫,因而能取得士大夫阶级所占的统治地位。”随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事业的探索与发展,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传教士。“对中国教会大学来说,19世纪是一个开端的时代,……学校常常自命为大学,尽管学校里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在攻读大学课程。学习没有程度之分,在学校里的多数学生、老师和课程既没有大学的气氛,也没有大学的学术标准。”在此背景下,一批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大学在中国应运而生。

2.教会大学的发展与巩固

20世纪前20年是中国教会大学的快速发展期,呈现出合并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特点。这一时期,教会大学为寻求自身发展和获取各方承认,纷纷在西方政府和大学申请立案,同时努力加强学校师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合并使教会大学由1900年的几所发展到1920年的16所,燕京、齐鲁、沪江、圣约翰、东吴、岭南、金陵、之江、华西协和、福建协和、华南女子、华中等大学初具规模;学生数由1900年的199人发展到1920年的2022人,1923年,16所大学的学生数更是达到3561人,学
生数量的增长率达到了76%。”至20世纪20年代末,被公认的16所教会大学(13所基督教大学,3所天主教大学)招收的学生占全中国大学生总数的10%~15%,已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会大学的衰落与消亡

19世纪20年代爆发的“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矛头直接指向教会大学,致使教会大学与中国当局以及教会大学内部的师生之间矛盾激化,教会大学正常的办学受到冲击。1925年11月16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外人在华设立学校认可办法》。教会大学的当局也认识到,“立案乃是与中国政府发生和谐关系的要素,获得社会信仰和善意的秘诀,实为学校本身成功的要道”。1937年之后的数年战争加之中美关系的紧张,教会大学的正常办学受到很大影响。1950年12月,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教会大学完全脱离西方的控制,改为国人自办。经过1952年院系大调整,所有教会大学被解散,至此,长达70余年历史的教会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彻底消亡。

二、教会大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建设中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教育弊病丛生,亟须探索新式教育的关键转折时期,教会大学率先把欧美先进的高等教育体制与模式输入中国,为中国本土大学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示范与参照。

1.冲击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传播与实践西方先进教育理论

在育人理念上,教会大学通过聘用外国教师,构建西方教学制度,直接实践了西方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改变了中国“重人文轻科技、重道德轻功利”的固有传统,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精神,重视学校教育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如燕京大学以“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为校训,为社会领域培养出众多领尖人才。金陵女子大学以“厚生”为校训: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满。教学内容上,改变传统教育空疏无用的教育内容,按近代学科知识进行通才教育。教会大学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学院、农学院等,并率先实行选科制、选修制及学分制等西方先进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2.开创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新领域,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内容的近代化

教会大学在医学、农林学、新闻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为我国本土大学相应专业的发展和课程设置方式开辟了道路。如中国近代医学高等教育的发端始于教会大学,促进了中国医学高等教育的近代化。1914年,金陵大学创办农科,1916年农、林合并为农林科,是中国农林教育的先导;1915年,东吴大学创设法科,这是西方教会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法科学校;1924年,燕京大学成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系(当时称报学系);教会大学最早提倡体育运动,并将其列为正式课程。

3.开创女子高等教育,完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体系

20世纪初,教会女子中学在中国已经取得很大发展,但是毕业生没有更高一级的升学机会,并且教会女子中学缺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来源,因此,举办女子大学的提议被提上日程。20世纪初,教会女子高等教育产生,包括单独设立的教会女子大学(如华北协和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和男女同校的教会大学(如岭南大学)。1904年成立的华北协和女子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女子高等学校,而我国唯一的国立女子大学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成立于1923年,比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的成立晚了19年。1905年,岭南大学开始招收女生,并于1908年正式实行男女同学,与之相比,北京大学于1919年才开始招收女生。

4.教会大学开设理科课程,开我国学校理科教育风气之先河

教会大学早期开设文理学科的原因主要是实现“文理学科与宗教结合、受宗教解释、为宗教服务”,为西方培养传教的“通才”。如传教士狄考文所说,“必须重视办高等学校,用科学培养教会干部,用科学培养掌握社会的‘人才’。教会学校过去是入学第一年学习共同科目,不分系,建立一般知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多数学生学习文或理,其实质在于扩大基础知识,学习宗教与科学结合,中学与西学结合,这样就更能造成以基督思想为中心的中国社会中新的士大夫阶级,以代替旧的封建士大夫,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者。”虽然从主观目的上来讲,教会大学开设理科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传教,但理科高等教育的出现打破了中国文科教育的历史传统,推动了中国近代学科体系建设。

5.将西方的学位制度引入中国高等教育实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会大学纷纷建立,但在中国立案无文可遵,为了提高学校声誉和社会认可度,教会大学决定在西方政府或大学机构注册立案。20世纪前20年,教会大学基本在国外完成立案注册,卜舫济在回忆圣约翰大学的发展历史时说:“嗣大学程度逐步提高,始议及学生学位问题。”教会大学一经国外注册立案,毕业生可不经考试直接进入与之挂钩的大学进行深造,并可获得学位文凭。而此时中国本土的高等教育尚未构建完整的学位体系,直至1935年4月,“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效仿英美体制颁布“学位授予法”,对学位授予的级别、学位获得者的资格和学位评定的办法等做了规定。故教会大学学位制度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的探索提供了样板和示范,推动了中国学位制度建设的进程。

三、思考与启示

无可否认,外国教会在中国本土的办学行为缺乏公正、和平等的氛围与背景,渗透着对中国文化的侵略与主权的侵犯。教会大学出现在中国传统教育走向没落并努力探寻新式教育的特殊时期,虽然以传播基督教福音和教义为其办学目的,但教会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教育属性决定了办学者必须按照高等教育教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才能实现教会大学的顺利开办。教会大学作为大学的教育功能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其宗教教育色彩,逐步走向中国化与世俗化。教会大学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适应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的变化和影响,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与自身的能力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造。
参考文献
〔美〕杰西·格·卢茨.中国教会大学史(1850~1950)[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23
胡卫清.普遍主义的挑战:近代中国基督教教育研究(1877~1927)[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72
[3]王梦凡、刘殿臣.旧中国高等教育史话[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1:76
〔责任编辑:李爽〕 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