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预设有效预设精彩生成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20433 浏览:930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呈现如下的课堂尴尬:教师认为学生该多元生成的时候,学生却思维定式,遭遇“寒流”;课堂上需要探究的知识,学生却早泄谜底,让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大打折扣;有时面对学生提出的挑战性问题,教师显得无所适从,要么不作评价,要么敷衍搪塞。究其原因,问题出在教师对学生、教材的分析流于形式,同时也缺乏对课中生成问题的充分预设和必要思考,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未做任何准备。因此,我认为只有“有效预设”,才能“精彩生成”。现就如何“有效预设”谈些粗浅看法。

一、找准学生的起点——有效预设的基础

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618jyw.com
生的学习起点,才能预设出更有效的教学设计。学习起点主要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知识基础。
如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我认为教师可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分析:

1.分析他们的生活经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现实”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但是我们清晰地看到,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经验都对学习者起着促进数学学习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地加以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的学习“起点”。

2.通过课前调查而获得

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不需要重复讲;学生较模糊、有争议的认识和未知的内容则需重点研究、讨论解决。

二、领悟并用活教材——有效预设的重心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在教材处理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对教材的编排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确定哪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以“淡化处理”。同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唯有此,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动态资源,游刃有余地调控和生成。因此,领悟并用活教材是有效预设的重心。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在教学“9加几”时,课本中只提供了一幅学校运动会的全景图。在学生初步感知图意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盒饮料?”通过这些数学问题,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通过讨论,学生共出现四种算法:①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②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③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④把9盒看成10盒,用10+4=14,再用14-1=13盒。然后,我再让学生比较各种算法,最终筛选出最优的方法。
正是因为有了对教材准确的理解与运用,才有了学生各种算法的精彩生成。

三、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有效预设的关键

有了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更应该考虑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充分预设,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在预设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把握几个基本技巧:

1.构建非线型的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教学中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些意外,或许其中就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了更好预设,教学流程设计要以可以移动的“板块”形式出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减或调换。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设计教学流程如下:(1)创设情境,引出圆形。(2)自主探究,认识特征。(3)动手实践,画出圆形。或是:(1)介绍圆规,画出圆形。(2)引导探究,认识特征。(3)巩固应用,深化知识,等等。其中“引导探究,认识特征”这个环节中间也有许多小的板块,这些小的板块也可以适当地移动。
板块的移动要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而定,这样,我们的教学必将在动态生成中峰回路转,更趋完善。

2.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

每位教师应在预设时充分考虑教学中各种即时生成的情境:包括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时,教师的有效引导;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该如何引领等问题。要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境,设计出多种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实施相应的方案,在学生生成问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3.教学预设应富有弹性

生:老师,我也认为他错了。
(顿时,有许多学生附和起来。)
这时,我也愣了,因为这个教学意外的确课前教师没有预料到。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我对课堂进行了及时调整,随即把这两个分数写到了黑板上,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几分钟之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1:我认为是错的。因为分子之间没有扩大整数倍,分母也没有。
生3:我同意他的意见。因为分数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子分母既可以同时乘同一个不是0的数,也可以同时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
……
通过讨论,使学生清楚地懂得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意义和应用,虽然打乱了教学的节奏,造成了拖课,但学生从中收获的却很多很多。
(作者单位 浙江省奉化市舒家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