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策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有着理由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5431 浏览:13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分析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关系,解决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把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研究放在培养符合就业需求的职业者的角度进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就业能力 职业指导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受择业观念、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业指导和用人单位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也有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导致区域性差异和岗职称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位不足的影响。因此,对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就就业能力提升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大力推动高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展开,主要帮助高职学校学生深入了解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与就业状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进行认知,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这些是高职学校毕业生所面临的迫切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一)毕业生的择业观念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观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犹豫不决型。主要表现为患得患失,既想自己掌握择业决定权,同时对择业又太理想化,择业时犹豫不决,对择业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二是盲目高攀型。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把用人单位的待遇、福利、工作环境等问题,作为择业的首选因素。三是仓促上阵型。表现为毕业前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业目标不明确。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不能正确及时应对。四是消极等待型。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在继续深造学习和寻找工作之间来回摆动。这些现象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的主观因素。

(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缺陷

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凡是与企业结合紧密的学校,学生就业情况就好。其主要经验是学校能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等。如果学校在办学中,没有解决好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问题,专业设置没有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脱节,其毕业生就难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就业状况往往不够理想。高职院校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特色不明显、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毕业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综合能力不强,缺乏就业的竞争力。

(三)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欠缺

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这就越来越凸显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就业指导不仅对毕业生就业去向、用人行业和岗位加以分析指导,而且更应在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和毕业生诚信等方面加以指导。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此项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择业目的不明确、择业方向不稳定,应对能力差,加上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影响了就业的竞争能力。

(四)社会客观需要与用人单位观念的错位

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一些企业用人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一些企业一味追求毕业生的以往工作经历,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这里,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学生虽然通过努力获得了就业机会,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基础职业素质,难以适应职场要求,致使许多用人单位心存顾虑;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有了经验就跳槽,这样既加大了企业的培训费用,也打乱了企业的人事计划,为此有的企业在招聘时便刻意回避或明确表示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使得毕业生更难就业,这就在客观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一)建立高效的“双师”的职业指导队伍,带动学生职业发展

首先,高职学院应组建一支由“双师”结构的职业指导教师团队,同时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师或者企业技术人员,对高职学生共同进行职业指导,这将是我国高职职业指导团队建设的必然趋势。高职学校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绝大部分为行政人员、班主任或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就业指导工作,专门的、稳定的职业指导队伍还有待完善,学校内部的职业指导老师基本上没有企业经历和经验,在进行职业指导时往往缺乏时效性、前瞻性,职业指导效果不明显。校企合作以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为载体,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同时也为职业指导提供了十分难得平台。
其次,引进来,将企业文化贯穿到职业指导课堂教学和实训各环节中去,使学生提前使用企业的文化作为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职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又常常被许多职业指导师所忽视。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使学生充分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有利于高职毕业生更有效地发挥专业技能。
再次,把企业员工务实培训方式引入职业指导中,目前高职学校职业指导课内容空洞,带有职业特点的内容很少;教学形式没有延伸到人才市场和企业中,师生对人才市场动向不敏感,也可以说是不关心。尤其对职业生涯设计、求职岗位说明书、人事等专业词语知之甚少,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人才市场要求。为此,应当借鉴企业培训课程外包模式,从企业角度出发建立职业指导课程模式,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我们现在面对的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在于它培养的人才是职业型、岗位型而非学科研究型的,是技能型而非理论型的,是应用型而非学术型,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工作是在生产劳动的第一线,他们是工程师的助手,是“办公楼里的蓝领”,是具备高技能的人才,要求高职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一些基本的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对日常工作中的待人接物规范也要进行学习。职业指导教师更应注重自身理论和修养的提升,在职业指导的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上要采用任务驱动,以及教学做一体化等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广泛使用企业的需要。
职业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某一职业或岗位具体能力的养成,这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格外重要,包括职业道德养成、职业意识养成、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在高职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侧重“常用”和“特殊”这两类知识,对于大量的一般知识则要根据个人特点和专业需要而有所取舍。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的创新精神、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等。

(三)利用先进手段,提高认识,拓宽就业指导的前进之路

我校的每个学生都配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便捷现代通讯手段、工具对我校学生开展全方位的职业指导。如通过飞信、博客、电子邮箱等方式,为学生在职业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帮助在校学生及时了解我国劳动力市场对高职学生的需求动态,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简历制作和就业信息的搜寻和引荐等工作,保证了各种就业信息的准确、及时、高效的提供给学生,使其能较早确定将来事业发展方向,能够提前进行就业前的准备,引导学生调整好职业的满意度和期望值。这些工作使我院的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还要结合本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特长,结合学校各种与职业和就业相关的活动开展职业指导,把职业指导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中,使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校到走出校门的整个过程中,把职业指导贯穿于高职院校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卓书芳. 浅探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3).
励梦普. 对高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教师,2008(22).
[3]谭凤娇. 新时期高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究. 科技信息,2010(2):95.
[4]蒋建强. 试论高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经济研究导刊,2010(15):249.
[5]高宝岩等. 论高职学校职业指导的思路及途径. 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09(4):63.
[6]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