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归因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常见理由归因与对策站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14987 浏览:607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如何走出“精彩现象”,打造出高效优质的高中物理课堂呢?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激发其求知和学习,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创设好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实际问题,积极地参与、提出并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积极创设并优化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互动提出、解决问题,加强“教”与“学”的成效反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精彩现象;优质高效;先学后教;常见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新课程理源于:毕业小结www.618jyw.com
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注重方法与过程的体验,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但是在新课程理念实践的过程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切关注,那就是课堂上存在的所谓“精彩现象”,即“伪精彩”。所谓“伪精彩”就是指在课上打着“精彩”的旗号,行“非精彩”之实。课堂上忽而掌声雷动,忽而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看似热闹非凡,实则穿新鞋走老路,这种“预设”的精彩,其结果只能使师生疲倦,索然无味,课堂效果低下。那么到底什么是“精彩”呢?真正的精彩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备课了解学生的“先学”状况,在课堂一开始,就针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讨和价值判断,以激发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和学习;再通过教师的“后教”,理论联系实际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有效、愉快地参与课程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促使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实效之间,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佳“教”与“学”的效果。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创建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知的互动过程,其最大特点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宏伟目标。那么,我们如何走出“精彩现象”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呢,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赋予行动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针对其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涉及到了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课堂观察法、座谈法等。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归纳以及对物理课堂教学的观察,笔者认为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成四多四少。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的引入环节中,笔者在听物理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导入在策略上毫无悬念、疑惑、问题、情境可言,其过程简单直白,可想而知,这样的导入在现在的学生中怎能激发其参与兴趣,又如何做到新旧知识的衔接与铺垫,更谈不上有效地产生学习和了。

2.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主要途径和形式,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载体,但随意性的提问不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事倍功半。虽然,提问过程体现了师生互动,但随意性的提问就会适得其反,假设当学生没有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回答时,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导致教学的无法进行或延误进度。随意提问的弊端还表现在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难,容易使学生用“是”或者“不是”“对”与“不对”的方式回答,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3.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新课程理念鼓励教师走近学生,进行师生互动,但是笔者认为低效的互动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实中,我们看到相当多的老师在公开课上追求师生互动,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的热烈。而冷静下来的我们却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这样的课堂无非是空虚的、表面性的,没有有效的实体,那么这样的互动我们还需要吗,答案很明了。

4.课堂讲授多,课后延伸少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累得满头是汗,可是下面的学生却毫无反应。那么,这样的课还有效吗,这种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和内容、越俎代庖式的教学我们还会需要吗,相信我们老师也是非常明白的。可以说,由于不能充分地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从而更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量的教师“包办”行为,既养成了学生不良的学习依赖思想,又不能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里,加强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更不要提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对策探究

为了走出这种所谓的“精彩现象”,实现新课程在高中物理学科实施中由“边缘区”向“深水区”的有效转变,笔者认为在对策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所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其实是一种有关教学顺序的问题。它是基于苏联的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的。同时,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一堂高效的物理教学必须能够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只有实现这样的转化才能称其教学是有效的。这个原则中的“先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而“后教”是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例如,笔者曾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运动》的教学中,利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在上课前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来层层推进。
问题1:水平进入偏转电场的粒子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上与初速度的关系如何?
问题2:从初速度、受力情况看,在机械运动中,哪种运动形式与其相似?
问题3:上题中那种相似的机械运动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问题4: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时,有哪些常见类似的研究方法?
通过铺设“子问题”降低了问题的思维难度,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问题中积极思考,寻找相应的对策,提高了思维水平,让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知识的学习“水到渠成”。从学生角度看,回答第一个问题,难度不大,此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回答第三个问题的关键是第二问,此问能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难点是第三、四个问题,第三、四个问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优质高效教学的一种途径。优秀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5)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要有学习原动力的激发功能
笔者认为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的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那么就能让学生满腔热情地参与学习的过程,积极地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教学模式。同时,为了学生原动力的激发,笔者认为创设一题多问、一题多解能够锻炼学生的变式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能“触一发,而动全身”。引导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楚本质物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真正做到应用物理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使知识融会贯通。因此,我们教师要多分析、多总结、多研究和多实践 ,以实现问题设计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原动力的有效激发。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综上所叙,笔者认为一堂优质高效课堂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在教师正式上课前,提倡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独立自主地“先学”,或者以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方式“先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后教”。其次,在正式上课时,教师要能够创设出生动有趣情景来引出教学,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其三,教师要能创设出层层推进的优化问题,使得教学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多彩,妙处横生。最后,教师要能够深刻地理解教材,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循循善诱如春风拂柳,充满智慧、充满快乐。学生在这样热烈且充满智慧的课堂氛围里,势必能够全身心参与其中,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为,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建议
(1)有关先学的建议
学生在“先学”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没有遵循探求物理规律的过程与方法,没有像处理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那样,先对带电粒子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受力决定运动特点来寻找规律;二是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没有像处理平抛运动那样,运用运动的独立性对带电粒子的运动进行分解,所以找不到带电粒子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规律和相应的物理表达式;三是物理“建模”意识不强,暴露出部分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解深度不够,所以对偏转场后面加一个光屏求亮斑问题难以解决。
(2)有关“后教”的建议
基于“后教”的针对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特点,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在超前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或者存在的疑问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其学习必定要力求全面而系统,但是在我们教师的教上却无法能保证全面而系统,因此,在其“后教”上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实践证明,“后教”中具有了针对性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少教多学”。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根据教材而设定的,而现在改成先学后教后,这些所谓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点就变成了要依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而确定。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自己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与讨论。
参考文献:
1.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

5. 248页.

2.何振嘉《物理教师》物理教师编辑部,2009年第30卷第7期(总第316期),4-5页.

3.制订《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1-2页.

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5.施国芳,周吾仁《谈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学月刊,2001.7.

6.郭长江著,余文森,郑金洲主编.新课程物理教与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编写].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周卫勇,徐铎厚,杨春芳编写,周卫勇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解与行动[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9.王俊玲.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 2012(18).
10.魏俊华.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 2012(1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