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工艺学《车工工艺学》教学策略学位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16731 浏览:715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车工工艺学》是机械加工和数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广,包含了制图、公差及机械基础等课程的内容,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靠一般的教学方法是无法令其感兴趣的,也就无法令其学好这门课。在此就《车工工艺学》这门课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浅见,与同行探讨。

一、采用形象化教学

学生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零件和毫无感性认识的内容是很难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模型、形象的语言、挂图、多媒体、操作演示等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获得感性认识。如车工课讲“车刀角度”时,就拿车刀进行实物教学。这样边演示边讲解,能增强直观教学的感染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平常的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聊天人们爱听?那是因为这些人说话时会借助语气、手势来加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语言形象、风趣,善于调动起听者的联想,这就是吸引人的成功之处。其实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有着共同之处的,只要善于发现。比如,《车工工艺学》第一单元课题五中在讲述切削用量三要素的关系时,要求理解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这三个矢量不是一个简单的比例关系,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这三个概念要求学生必须吃透并理解,但在实际环境里面,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材料硬度、刀具角度、机床功率、装夹方式等,初出茅庐的学生显然没有这么多的实际经验。如果要让学生理解,可以把这些概念人文化处理:负担(切削深度)太重就跑不快(切削速度),办事效率(进给量)也受影响;但人与人又有体力差别、性别差别、老幼差别,加工金属与加工木头就不能同样对待。这样深入浅出的举例,学生就好理解了。讲解一夹一顶加工的课题时,学生对三爪卡盘夹持的部位要少而感到不理解,如果用一根筷子做比喻既形象又有说服力:工件好比那根筷子,用手握住中间部分,想摇动那根筷子很难,要是只夹住端面上一段,那另一头就可以随意控制了,正好发挥一夹一顶加工的优势,达到利用中心孔来定位的目的。如果从工艺学的角度来解释,那先要讲明白六点定位原理,那是高级工的理论范畴,刚入门的学生显然无法接受。对形象的比喻掺杂其中的教学方法很显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真正领会教师传授的知识,以获得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零件加工步骤之前,可先让学生自己制定加工步骤,然后找出几个同学的加工步骤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自己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最后再综合起来提出一个合理的工艺路线。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既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这个工艺的正确理解,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让学生把理论课所学内容在实习课中灵活应用,并通过实习来巩固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车工工艺学》第一单元课题五车削和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在课堂上讲学生很难接受,如果到车间教学,教师可操作车床车外圆,让学生观看后进行讲解:车削是工件和刀具相对运动来完成的,车削过程中形成了三个表面(已加工表面——已经加工完的表面;加工表面——正在加工的表面;待加工表面——等待加工表面)及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深度——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进给量——工件转一转,车刀沿进给方向移动距离;切削速度——车刀在一分钟内车削工件表面的理论展开直线长度,但必须假定切屑没有变形或收缩),这样讲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总之,通过专业知识和生产实习的结合,使学生明确了这些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用处,不仅提高学了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而且教会了他们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要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果,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多媒体教学可运用于专业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课,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能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第一手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在课件的制作中,可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多次重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能把学生的作品或学生操作实况拍成录像在课堂上播放,师生共同活动,激起课堂。这样,既便于观察真实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果。

五、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要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引导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鼓励他们提出疑问、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判断、推理,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中的系统连贯性,要求突出重点难点。抓住教材体系本身最主要的东西,即基本概念和规律性知识,要全力以赴地讲解明白透彻,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巩固。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易于解决了。有的内容可以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例如讲《车工工艺学》第一单元课题五,为了确定和测量车刀的角度,需要假想三个辅助平面作为基准,即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书中讲了,基面是通过切削刃上某个选定点,垂直于该点主运动方向的平面;切削平面是通过切削刃上某个选定点,与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正交平面是通过切削刃上某个选定点,并同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那么这些面究竟在哪儿,特别是基面切削平面的定义,有一些专业教师都不扎实,他们给学生讲时,就是就书论书,讲完了学生也不明白,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实际上我们只要认真仔细分析,判断垂直该点主运动方向的平面是与车刀底平面平行的,一般可认为基面是水平面。基面位置知道后由于基面与切削平面垂直,所以切削平面位置也就确定了,一般可认为切削平面是铅垂面。这样很难讲明白的一节课,由于我们因势利导分散了难点,化难为易,在学生理解的同时,其他问题如车刀角度的正确位置学生也就知道了。
总之,中职学校是培养实际操作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责任重大,要不断学习、进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不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断更新,抓好教学的环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再上一层台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