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6458 浏览:225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活动课目标的制订要做到目的性与激励性的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结合、显性与隐性的结合,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注意趣味性、拓展性、思考性,活动的形式可根据活动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这两个方面来选择。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形式的选择
1003-2851(2012)-10-0174-01
小学数学活动课能够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兴趣,拓宽思路、诱发才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它的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目标的制订,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上。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活动课目标的制订

数学活动课与学科数学课一样,同样要重视目标的制订,而数学活动课目标的制订除要做到全面、恰当、明确、具体等基本要求外,还要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1.目的性与激励性的结合。数学活动课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所得,贵在自我领悟。因此,活动预设的目标,有些是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而有些则是绝大部分学生不可能真正达到的,作为教师要激励学生去努力达到。因此,活动目标必须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要有一般能“达到”的目标因素,又要有“激励”的目标因素。例如,在二年级的一堂“搭一搭、想一想”的操作课中,我制订了如下活动目标:
(1)用学具“搭”图形,帮助脑子里“想”图形,培养形象思维能力;(2)打破常规,诱发求异思维,激励创新精神,提高学习兴趣;(3)通过用小棒搭图形活动,渗透“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总和”的思想。
上述三项目标中,前一项是基本上能达到的,后两项是激励性的。
2.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结合。数学活动课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所以制订的目标既要有统一的目标,又要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
3.显性与隐性的结合。数学活动课既有显性效益又有隐性效益,活动目标不能局限于显性的目标上,而更多地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悦身心,激发潜能。
例如,五年级“求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活动课,我制订了如下“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目标。
(1)通过实验、讨论活动,使学生发现并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从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2)通过介绍“阿基米德称王冠”的故事,使学生受到科学家全身心投入科学发明的精神的感染和熏陶;(3)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创新的意识。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

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规范,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活动课的内容广阔,选择有较大的灵活性,既要考虑内容的教育性和科学性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趣味性。活动要富于童趣,为学生喜闻乐见,选材应在学生能理解接受的前提下,尽可能体现新、奇、趣。如:电视台《开心词典》栏目常用的将3、6、4、2四个数及+-×÷或()等符号,组成五个得数是24的算式一题,设计为“玩抢答24点”游戏。

2.拓展性。活动课内容要从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加以拓宽。

例如:结合圆面积的学科教学,介绍“蒂多公主买地”的故事。并通过“拼拼、摆摆、想想、算算”过程中发现,在“周长相等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这就是等周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数学的兴趣。
3.思考性。活动内容不但要生动有趣,而且必须富有思考性,这样才使学生“动”有所乐,学有所成。如“用数学

1、2、3、4可以组成许多不重复的四位数(24组),求所有这些四位数的和”。

三、活动形式的选择

数学活动课的形式是由内容等决定的,内容选择的灵活性,决定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形式可根据活动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这两个方面来选择。
1.组织方式。根据活动目标和内容,可采用相应的、切合实际的组织方式,如联班活动,班级活动及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活动方式。由于数学活动课打破了数学学科的封闭模式,呈现开放型的态势,与当前的课改相吻合,因此,其活动的方式丰富多彩,并在不断创新。如:
(1)游戏与扮演。游戏与扮演是数学活动课的主要活动方式,特别适合于中低年级学生。游戏的方式多样,如猜数游戏,数字谜语、智力游戏等,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
例如下列谜语各打一成语:1×1(一成不变),40÷6(陆续不断),(颠三倒四)等。
扮演是一种实践活动,它让学生担任某一角色,并从事与这一角色相应的活动,如:三年级教学“连乘应用题”后,可开展“小小商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使学科数学课与数学活动课有机结合,既巩固了学科知识,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同学之间的情感。
(2)讨论与交流。讨论与交流可以小组为单位,两人一组、四人一组或更多学生围成线组。如“填九宫图”活动课,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交流,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同学间亲密协调,身心愉悦,在和谐的气氛中讨论、探索和交流信息,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协作精神。
(3)操作与制作。操作与制作是一种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既符合学生活泼的特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制作一小烟囱”和几何图形的“拼一拼、搭一搭”等。
(4)竞赛与表演。竞赛与表演能满足学生好胜与好表现的,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抢报30”两人轮流报数,从1报到30,每人每次至少报1个数,最多报3个数,谁抢报到30这个数谁就获胜(取胜在于谁先报到26)。又如编数学诗歌进行表演:
“食堂阿姨手脚快,一方豆腐切八块。最多人能切三刀,你说怎样切出来?”
除以上所举活动方式外,还有其他方式(如社会实践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