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试论高等数学课程系统革新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28327 浏览:1306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多年来,尽管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做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但课程体系仍没有根本性变革,改革有待拓展和深化。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师范型”、“实用型”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源于: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归宿,建立多模块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1671-0568(2012)29-0129-02
高等数学作为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重要作用,并日益成为各学科和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然而,多年来,尽管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做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但课程体系仍没有根本性变革,改革有待拓展和深化。

一、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现状分析

高等数学课程体系追求理论体系严密、忽视数学应用的取向,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就高等数学课程而言,教学要求普遍提高了,但教学课时却相应缩减了,导致教师对一些重点内容和应当精讲细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展开。同时,理论上严密、逻辑上严谨的教学要求,更是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部分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
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缺少来自教师方面的内在积极性。部分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对实用技术了解甚少,在教学中缺乏工程背景,枯燥地讲授数学理论知识,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求解,习惯于“注入式”、“填鸭式”等过分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表明部分教师缺乏课程改革的内在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差不齐、整体生源质量大滑坡的现实,使得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改革难以深入推进。伴随高等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师范院校尤其是高师专科学校生源大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与学带来的挑战不言而喻。一方面,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薄弱,同一位教师讲课,尽管有“没吃饱”的学生,但更多的是“吃不了”、无法“消化”的学生,容易造成教师无以适从。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工作量增大,整天忙于备课、上课和改作业,使其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无心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学术研究。

二、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改革设想

1. 课程体系改革以“师范型”、“实用型”为基本指导思想

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有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和较强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现代小学教师,其人才素质标准是“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走“师范型”、“实用型”的路子,而不能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数学系学生的高等数学教育,不应过多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而应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强调其师范性、应用性、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充分体现“以当小学教师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联系实际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
在教学中要注重将高等数学的应用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建立起定量化的思维方式,学会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数学素质,为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1)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应处理好数学与人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提倡主体性张扬且注重主体之间平等交流、“对白”式的教育,关注“课程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为学生自主性发展创造更为的课堂环境。在数学的“规范性”和“严格性”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之间寻找融合点,把学生基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所产生的带有“童真”的生动的思想在数学的“严谨性”面前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2)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高等数学的教学,不能只强调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或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关注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事实上,任何课程的教学,都回避不了人的和谐发展的问题,都可以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高等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去思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世界、关注环境问题,从而增强公民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3)促进学习可持续发展。从本源意义上说,“可持续发展”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应充分根据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研究和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并以此去拓展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必须保持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问题。这就要求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还应该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良好的学习方式;高等数学的教学要克服短期功利目的制约下的“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实践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均衡地制定教学改革目标,使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赋予人的发展以更丰富的内涵和动因,让数学教育成为有活力的、生态的“有机体”。

3. 建立多模块的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不仅是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数学工具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在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中,要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吐故纳新,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即在讲解经典内容的同时,注意渗透现代数学的观点、概念和方法,为现代数学适当地提供内容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接口,提高学生获取现代知识的能力。应当努力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界限,促进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促进不同学科内容的融合,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淡化复杂的数学运算技巧的训练,灌输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多层次多模块的教学模式。(1)基础模块。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以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为依据,它是高等数学课程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对所有学生都是必修课,教师应精讲细讲,让学生理解掌握。通过这些最基本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及其它领域中常用的数学工具的基本的数学思想。一方面满足后继课程对数学课程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模块。应用模块教学内容的设定,可由其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它学科教师与数学教师共同研讨确定,针对不同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的模块,其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其内容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这一模块的授课方式可以相对灵活,可以采用“讨论式”或“双向式”教学,也可由某一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展开。教学工作也可由有工程背景或具有其它专业领域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承担。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设置,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提高模块。提高模块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为准备继续深造或者所学专业对数学有特殊要求的学生来确定的。在这一模块中,主要是适当介绍一些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或一些研究内容,使学生对目前最新的数学工具及其学科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为日后自学打下基础。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发展改变了对未来劳动者素质的要求,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似乎跟不上这种变革,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决策者们呼吁,未来的员工需要比传统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那些传统的技能仅仅适合重复和日常的生活,针对现代的日常生活和公民职能,需要高水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应用这些技能来分析和表达许多渗透在大量媒体中的数学概念,以及包含在数据库中的数学概念。他们需要数学知识和技能,来从事许多日常面对的经济和财政决策。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应当跟上这种时展的步伐,把学生培养成有技术能力的劳动者,能适应数学上的变革,能表达和解决各种普通和复杂的问题,能清楚数学概念对应解决那些问题的应用性,具有有效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叶新涛,刘娟娟.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高数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2).
刘锋.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