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信仰:另一种具体诠释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18149 浏览:811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5071(2012)07-0037-02
近日,总书记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代表对全国广大青年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中国以来都把青年看作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以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进展朝气蓬勃的推动力量,以来都热情鼓励和坚定支持青年在人民前进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
众所周知,中国的一代青年人是大有希望和富有朝气的一代。“永远跟党走”是共青团90年历史的真切写照和全国青年人的共同心声。可以说,共青团90年的历史诠释了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紧跟中国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诠释了中国青年人的坚定信仰。这种信仰必将伴随我们的成长而更加坚定和成熟,并为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一定会激励一代代青年人“永远跟党走”。作为一个当代青年,我们为伟大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为每一代都能涌现出一大批“敢于担当”的青年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五一假期,偶尔整理小学时订阅的少儿杂志,看到了一个中国留美学生在美国发生“9.11”之后写给他国内朋友的一封信。读后,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也可能当时我也看过这篇文章,只是当时我太小不能理解而对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印象。现在读来,觉得印象特别的深刻。我无法猜测编辑的用意,也无法判断主人公在信中写下的三点认识是否全面、客观,归纳的是否准确。但至少有一点我认为是可以肯定的:值得一读,值得回味,值得深思。进而是否可以说“也值得批判性地学习”,那就另当别论了。这本少儿杂志说本论文摘自《海外星云》,我想当年不仅仅只有少儿杂志的编辑“独具慧眼”吧。如果我的猜想是正确的,那就是说这不是唯一的转载者,进而也就是说这封信被多次转载,即这封信被包括少儿在内的不同读者群阅读。美国“9.11”虽然过去10多年了,但我还是愿意把这封信全录与下,但值得说明的是,我这样做完全没有点滴“崇洋灭己”的嫌疑。我姑且把它叫做“信仰:另一种具体的诠释”:
××兄:
谢谢你的关心!我和女友在这里一切平安,不要记挂。
在我的周围,以社区组织到校方董事会都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组织起来。他们在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镇静、团结以及强烈的公民意识,让我感动,并促使我不能停歇——甚至连坐下来给你写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在国内,我们经常讨论美国这个国家。而今天,我想有几个镜头,或许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了解它。
镜头一:第二次撞击发生后,世贸大厦1号楼的楼梯里挤满了人,大家走得很慢,但是紧张有序。到了30层,已经基本走不动了,而大家都主动为伤员让出一条通道。
镜头二:一名妇女在地铁站下被困了45分钟,重见天日之后,她没有立即逃离现场,反而留下来帮助一名哮喘的妇女。靠着一双干净的袜子,这名哮喘发作的妇女得以脱险。
镜头三:黑压压的人群中飘扬着美国国旗,而中间的学生们人人都手持蜡烛。这时,一位男孩(他的继父在世贸大厦工作,至今下落不明)的歌声,轻柔地飘上夜空,拂过无数飘扬的美国国旗和闪动的烛光。我听到了哀悼和祈祷,它让人感到的是真诚,而不是作秀。
镜头四:美国献血中心外排起了长龙,即使排队要花费三四个小时。但是,排队的人都很有耐心,丝毫没有怨言。
镜头五:布什总统身着夹克,平静地来到现场救援人员的身边,和现场的一些救援人员一一握手,偶尔还露一下笑容。当布什拿起扩音喇叭讲话时,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体现出了出奇的冷静和理性。在他们中间,有许多曾反对布什当选总统,但现在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责布什,而是紧紧团结在一起。
不知道你会怎样解读上面陈述的文本,我由此想到了这样的一些:
第一,危机出现时,美国人遵守秩序。几百年来,他们建立了一整套法律制度,通过这些法律和制度创造了一种完全处于理性状态下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他们认为,有了这种框架,他们幸福的生活就能够得到保障。
第二,强烈的公民意识,使他们在危机中凝聚起来。在美国,如果嫌弃自己的国家,你随时可以离去。他们所持的是一种制度和一种与宗教信仰差不多的价值观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这一点与个人自由相辅相成,形成了美国人特有的爱国精神和多元文化形态下的社会凝聚力。
第三,基督教的使命意识和对于宗教的虔诚在那些晃动的烛光中,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虚伪还是真诚?美国人一直认为,他们受命于上帝,是来拯救世界的。这在他们的外交政策上体现出一种霸道,在国内个人的身上体现为对社会和对团体的义务感。这种义务感使他们在危机出现时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美国人及其珍视生命,他们用一种秩序和文明,用一种对其他生命珍视的态度防止了一场骚乱的出现。正是因为这样,一些本可以逃生的身强体壮的人遵守这一基本的秩序,而是自己葬身与灾难中。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遭遇一场人为的恐怖灾难,世贸中心顷刻间毁于一旦,千万条生命顿时化为乌有,大量消防队员牺牲,市民纷纷在献血战前排起长队,一切看来都充满人道关怀……。
对照我们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否有值得借鉴的方面。俗话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难以做到“以夷制夷”;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征程中就有可能发生“事倍功半”。
同时,我们也不应该排斥和抵制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观。一个人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较,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或者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这个人一定永远不会进步的,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博爱”不是特定意识形态的“专利”,中华民族以来就不缺乏“博爱”。
有人说,我们现在社会上普遍有着“三躁”,即急躁、浮躁、狂躁。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身边的“三躁”人和事随处可见。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的父亲在前几天问不谙世事的梁漱溟先生,“世界会好起来吗”,那是一个饱经外国列强蹂躏而无奈老人发出的绝望呐喊。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在灾区学校的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那是一位大国领袖发出的自信呼唤。
我们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伟大的民族一定能够走向更加美好和强盛的明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