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学数学运用性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20726 浏览:948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摘 要]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体现数学的价值,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不足。由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运用性;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明确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体现数学的价值,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不足,增强数学的运用性。

一、在生活中提炼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新课标的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数学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与教材所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周围的熟知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能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能使学生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的运用价值,训练创造思维能力。
1.沿用生活中现成的数学不足。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教师要勇于打破数学教材的框框,善于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经过筛选和提炼成数学不足,再适当选择谈话内容导入数学,创设教学情境。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又能以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作用”时,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上课时,教师提问:“大家经常喝牛奶,可牛奶盒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表示什么意思?”以而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就让“百分数的作用”变得生动形象,更贴近生活实际。
2.提炼生活中相关的数学不足。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教师的运用。”虽然教师现在所用的数学教材是专家学者精心编写的,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教材在编写时,对每个知识点的运用性不可能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作充分地展开,这就给教师设计实用性例题留有充分的空间。生活中的有些现象,表面上看起来与数学知识无关,但只要教师仔细浅析,将诸多因素进行取舍,也可成为数学不足,然后对例题的事理进行改组、变换,使例题教学更有亲近性、现实性,增强学生的共鸣感。

二、在活动实践中运用数学

弗赖登塔尔曾说:“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个年级都编排了实践活动的内容,而学生的数学知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让人信服。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一些新颖生动的数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数学。
1.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运用离不开一定的生活情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模拟的生活情景中去运用所学知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
2.设计活动。有些生活情景可以通过活动得以充分体现。由此,数学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生动有趣、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数学。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后,学生初步认识了常用人民币中单位元、角、分,为了让学生能体验到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于是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晓青小朋友有1角、5角和1元的硬币若干枚,如果要取2元钱去买早点,可以怎样取钱?你有几种取法?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快乐。所以,数学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又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3.参与实践。数学知识的价值体现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也只有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才会得以巩固和深化。由此,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定实践任务,尤其是寒暑假期间更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实践任务。教师设置一些实践作业,营造一个实践空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如在学生掌握了统计的基本策略之后,可以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提出进货倡议。又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便可设计这样一道作业:测量并计算一下自己家房屋的粉刷面积,根据房屋粉刷的单价核算一下价钱,再与爸爸妈妈实付金额相比较,估计一下是否相差太大……学生在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制定解决不足的具体案例,提出倡议的整个用数学的实践历程中,不断丰富“用数学”的经历,积累使他们可持续进展的“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知识,增加才干。
责任编辑 一 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