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文学在召唤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7062 浏览:299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对濮树而言,以工科学士到文学硕士,无疑是生命中的一次“逆袭”。
濮树的本科是在一所三流工科院校读的,他的心情一落千丈。如何才能进步?哪里才是方向?他开始在日记中追问人生的作用。
经过一年的挣扎,濮树尝试着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记中。他逐渐听到内心有一个声音日益清晰:我要考研,我要跨专业!但是,文学能成为一种人生武器吗?濮树犹豫着,毕竟,有些女生沉迷于言情小说荒废学业;况且,用小说指导人生的文学形象常常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带着不安和怀疑,濮树以更大量的阅读来积极回应。慢慢地,以鲁迅、卢梭、乔伊斯等人的文字中,他读出了感动,读出了力量,也读出了信心……
他重新思索人生,草绘粗略而单薄的蓝图,也慢慢向亲友吐露打算。这注定是一场拉锯战,既是个人内心的挣扎,也是与他人及环境的持久战。濮树以各种迂回的战术论文网,躲避老师的反对和怀疑,尤其是要面对亲人的不理解。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而言,家人迫切需要念了十五年书的儿子尽快经济独立。若继续攻读文科硕士,实在是“务虚”“自私”得不近人情。但他顶住了压力,也以坦诚相待和心灵沟通,获得了支持鼓励。
三年苦读,濮树以380的高分进入复试。但他还是被淘汰了。由于经济理由,他没有接受调剂。
毕业后,濮树迅速找了一家企业,承担电脑零组件设计工作。半年的时间,他几乎忘我地投入工作,以抵消考研失利带来的挫败感。不管如何调适,他也无法接受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稍有闲暇,那被现实抑制的理想又化为诗行,他开始了自我对话:让失败成为一次葬礼/埋葬死亡的喧闹/再把长剑指向云霄……
于是,濮树又开始多方准备。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一面做家人的工作,慢慢坚定了辞职复习考研的决心。离职时,部门主管的问话,让他略感意外而印象深刻。
“为什么离职?工作干得不错啊!”主管问。
“我再怎么努力也不会超过你。”
“怎么可能?我是高中生,干了17年才有这么点成就,你一定会超过我。”
主管倒出了家底,濮树的心中划过一阵感动。
“为什么要考文学?不是可以考清华交大的工程硕士吗?”
“喜欢文学。”
“文学有什么用?你父母做大管理论文官??”
“没有……”
主管有些不解和无奈,但还是通融地放人。
经过半年的专心复习,濮树又以笔试第一名进了同一院校的复试名单。但又一次遭到否定:作为跨学科的考生,论述学习不成系统啦,两万字的硕士论文能否做出啦等等说法,如屈辱的鞭痕,烙印在心。
时隔三年的两次复试,让他认为大学有着对跨学科考生的不公和歧视。带着悲凉和绝望的心情,他给面试老师写信,给学校招生办打电话,在个人博客上控诉,但一切都如泥牛入海。自己离职考研而不取……种种辛酸苦痛兜上心头,他开始怀疑多年来的付出和坚持是否值得?那时段,是濮树人生最灰暗的低谷,他再一次面对人生十字路口,何去?何以?
幸好,上海某高校有调剂名额,他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终于踏进了文学专业的门槛。两年后,濮树以优异成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考博。濮树终于实现了阶段性理想:以一个工学学士到一名文学硕士。但最大的收获是,他确信了遵以内心召唤的重要作用。
人生需要理想的牵引。胡适曾在某毕业典礼中告诫学生,工作后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以免堕落。不然,太在意暂时利益,放弃了对内心理想的追寻和确认,恰恰会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笔财富。人生需要总体设计和自我成长。一旦理想确定,就要合理利用自身的现有条件和资源,特别要学会利用业余时间,用不懈的行动击退自我的动摇和他人的质疑,方有可能逼近理想。如此一来,任何“逆袭”,都不过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和水到渠成的副产品。
责任编辑:尹颖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