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体裁教学培养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29544 浏览:1337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写作一直是学者和教师们所关注的话题。写作技巧是高中生们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本文目的是要展示一种应用于高中写作中的教学法——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法是基于体裁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法。体裁教学法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旨在通过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体裁知识培养他们在写作中具有体裁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作者论述了国内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了英语写作中学生在心理、语言和认知方面存在的困难。在论述写作的功能时,作者以为|教育论文网|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完整、得体、连贯的语篇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过去的写作教学领域中,学者和教师普遍关注成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成果教学法在国内长期居垄断地位,但它过于夸大|教学论文网|语言知识,忽略了学生语篇层次上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被当作成稿修改评判,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过程教学法以为|教育论文网|写作是一种交际活动,注重从写前构思,写作到修改、定稿等一系列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取写作技巧,发挥潜能。但它忽略了文章所属体裁的特点和语言知识的输入。鉴于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已不足以在新形势下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为适应学生未来将要碰到的丰富多彩的体裁,应当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体裁教学法来教授写作。其次,作者阐述了体裁教学法的理论基础。通过体裁、体裁分析、图式理论、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Swain的“可理解的输出假说”、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这些理论提出了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法主要有三个流派:ESP和EAP领域的“体裁教学法”、新修辞学派的“体裁教学法”、澳大利亚学派的“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法的上风在于: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写作的信心及创造潜力的极大开发,为学生安排语篇分析布局指明了方向,注重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较好地处理了写作任务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1)某个题材限定的内容的确定;(2)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3)用什么样的修辞方法组织选择好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再次,作者陈述了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必要施行体裁教学法。过去,写作教学一直遭受冷落,多年来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结果或过程教学法上,一直没有很大变化。教师夸大|教学论文网|的是语言的正确性,重视学生的写作结果,而忽略了写作过程。很多学生渐渐地对写作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应将体裁教学法运用于写作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作者根据对体裁教学法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为|教育论文网|运用体裁分析进行写作教学应包含以下四个阶段:体裁分析——输入阶段、摹仿分析——内化阶段、独立写作——输出阶段、教师讲评——提高阶段。接着,作者进行了一次实验和问卷调查研究,证实了两个假设是成立的:(1)体裁教学法比成果教学法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体裁教学法比成果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写作的信心。固然体裁教学法在我国的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可能在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高中英语教师已经开始熟悉到它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使学生对体裁教学法有一定的熟悉,并且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应用到写作当中。在体裁教学法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使用某一体裁的一般结构和语言特点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词】:体裁体裁教学写作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6英文摘要6-101.引言10-112.高中英语写作11-162.1高中英语写作的重要性112.2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162.2.1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12-142.2.2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14-163.体裁教学法的理论依据16-243.1体裁16-173.1.1体裁的定义16-173.1.2体裁的优点173.2体裁分析17-193.2.1对体裁分析的理解17-183.2.2体裁分析与语篇模式18-193.3图式理论193.4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19-203.5Swain的“可理解的输出假说”203.6认知心理学理论203.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213.8体裁教学法21-243.8.1体裁教学法的流派21-223.8.2体裁教学法的上风22-244.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体裁教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24-344.1体裁教学在高中实施的目的和意义244.2体裁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24-264.2.1体裁分析——输入阶段254.2.2摹仿分析——内化阶段254.2.3独立写作——输出阶段25-264.2.4教师讲评——提高阶段264.3体裁教学培养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验研究过程26-344.3.1研究目的264.3.2研究对象264.3.3数据收集26-284.3.4数据分析28-304.3.5结果与讨论30-345.结束语34-35参考文献35-37附录37-43致谢4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