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鉴赏古典诗词要走好“五步”相关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5393 浏览:159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诗词是诗人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升华并创造意境、终以语言将而真切的意象表达出来的文学形式。它的性,生动的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让高中学生在感受其“美”,先感受到了其“难”。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可分为三个层级: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而这三个能力层级的培养,应贯穿于鉴赏诗词的四个中。

一、初步感知,筛选意象

“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是诗人常用的体现手法。抒情诗,是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体现出主观感情,意中之象即“意象”。读诗先观意象,即可初步明确诗歌的抒情指向。

二、咬文嚼字,推敲品味

名家之作大都可称得上是文不加点,不刊之论,有时是“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在鉴赏时,让学生运用“替换法”比较,有助于理解难词新句,也领会词语运用的准确巧妙。就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赤壁之景的诗句:“乱石穿(崩)空,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层浪)。”问学生:“若改为后者岂不更有气势?”经过一番研讨,学生以豪放词风格而言,似乎可行,但“崩空”“裂岸”给人以惨烈之感,与后文“江山如画”之语境极不协调。
的字义、词义变化很大,一词多解。,长安原是汉、唐的京城,可是在旧体诗中常把长安泛指京城,不论在哪个朝代,这还理解,如,把京城称“日边”“日下”,就难懂了。又如酒,李白诗中叫“中圣”,杜甫诗中叫“竹叶”,李贺诗中叫“琥珀”。
另外,古典诗词讲究比喻,明喻、暗喻比较看懂,借喻则难懂,弄通它有关的知识,,苏轼的《雪》:“冻合玉楼起寒栗,光摇银海眩生花。”以“玉楼”代肩;以“银海”代目。在读诗词时,这些都得好好琢磨。但有时读诗词,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太较真——死抠字眼儿,联系诗词诸要素来“望文生义”,观其大略。

三、虚实相生,身临其境

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在意境之中。意象的选择步,是诗的;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点。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熏陶。

四、推知主旨,领悟感情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准确地,诗歌是传达诗人情感和志向的文学样式,其本质抒情。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诗歌的主题(主旨)是?
戴叔伦的《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此诗要表达主旨呢?先以意象入手,“草漫漫”“春事晚”点明暮春时节,自然伤春之情、离愁别绪;“燕子不归”,隐喻游子不归,加之“一汀烟雨”“杏花寒”等意象,渲染无限怅惘、不尽哀愁的意境,以而推知本诗的主旨是抒发倚阑之人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

五、艺术手法,学会表达

诗词常见的体现手法除了修辞手法之外,还典、起兴、虚实、联想、想象、烘托、动静、正侧、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教师一要让学生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另一还需记忆、积累、灵活运用这些名词术语。如: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比较、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景语皆情语等。
(作者单位 山西省襄汾县襄汾实验高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